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平  昂凌 《魅力中国》2011,(5):300-300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哲学思想对政治进行了哲学化的建构,强调了哲学与政治的关联性。对于这一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理想国》所阐释的主题和其中概括的政治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而探讨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在柏拉图笔下反复出现的原因.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柏拉图企图通过哲学拯救现实世界的理想。因此,客观看待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柏拉图《理想国》这一著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理想国》第五卷中柏拉图面对理想城邦构建的“三次浪潮”提出了应对的办法,其中涉及了男女平等思想、公有制的法律问题以及哲学王思想,这对后人从整体上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三次浪潮”的冲击,柏拉图逐一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构建理想国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沙屹 《改革与开放》2016,(20):31-31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将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作为实现自身理想的前提,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所有的国民尽其职,获得自身所需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还大力提倡国家开展教育,实现每个公民的个人内在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内的阶级矛盾,柏拉图主张以协调为主,消除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在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建华 《发展》2011,(1):82-82
一、公平正义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从春秋时代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到近代康有为《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理论自古希腊城邦学说伊始,有众多的学者进行阐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进行了制度设计,提出正义的城邦学说。维系理想国的四条规定是:良好的国家教育、良好的规范制度、完备的德性、哲学王成为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基础上提出可实现的理想国家学说,即:中庸管理国家的方式,由中间阶层来处理国家问题,这样可以调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才能构建一个可实现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6.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的正义观不仅具有哲学、伦理、政治含义,还具有反腐倡廉的独特含义。在《理想国》中,无论是柏拉图正义观中个人的具体正义,还是宏观的国家正义,还是在达到这种“正义”的过程中,无不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义”史。因此,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阳 《西部大开发》2010,(1):141-142
“正义”是《理想国》一书的核心问题,也是柏拉图贤人政治的理论起点。人们通常认为,在柏拉图的五种政体中,代表理想政治的哲人王与代表邪恶政治的僭主是截然对立的,但本文认为,由于正义的合法性无法判断,二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所阐述的是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理想的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理想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二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之间的关系;三是个人正义的实现是国家正义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不但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马克思正义观进行,理想国与共产主义社会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实质以及实现途径,从而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成就了反映如何构建和谐城邦的《理想国》著作。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是以社会分工为制度保障,并在哲学王的统治下,以正义为原则,实现个人灵魂和谐和城邦和谐的一致协调,达到真正意义的正义与和谐的国家。和谐思想贯穿着构建理想国的始终,解读《理想国》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磊 《魅力中国》2014,(20):270-271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实现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的充分必要奈件。国家由“哲学王”统治时。才能称其为理想中的正义国度。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其政治学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李聪慧 《魅力中国》2013,(17):190-190
今天研究儿童心灵教育不得不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留给人类的古典名著《理想国》可以被视为心灵教育的经典。柏拉图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主张,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病而设计的关于世界、人和国家的理想:人应当是怎样的,国家社会应是怎样的,教育应当是怎样的,等等。应当也就是“应有之义”.这也是“正义”的含义。他所描绘的理想国家是正义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是正义的公民。他认为正义是最大的美德,美德是一种心灵的健康。对儿童进行心灵教育就是为了使其获得正义的心灵。即心灵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张婧娴 《魅力中国》2013,(20):277-277
摘要:柏拉图是最早明确系统地探讨“正义”与“和谐”问题的哲学家,他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战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力于阐述和追求正义,然而他设想的正义是国家层面的并且需要通过国家来实现的,这就让他产生了哲学王极权主义统治的论点。本文旨在分析柏拉图从追求正义到支持极权的逻辑,并探讨哲人王极权下的这种正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复杂化,人们对于城市管理的问题也愈加重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正义之邦.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开启了后人对“理想城市”的探索,其理论对于和谐城市的构建、依法治市、公务员素质培养以及现代城市管理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喻"角度对《会饮篇》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对话中人物的形象及场景设置,揭示出柏拉图通过在对话中为解读者设置的两重洞穴,在第一重洞穴中,苏格拉底对爱欲的颂辞向众人指出如何从现象美上升到真实美,这也是对解读者的启发。但在第二重洞穴中,这个启发由于是柏拉图戏剧设置的要素之一,其本身变得可疑,在这个意义上,《会饮篇》为解读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与《走向世界》杂志结缘,是在 1989年。是年为孔子诞辰2540年,《走向 世界》杂志组编了一组文章,纪念这位先 圣。与我同住一楼的王邵军先生,时为 《走向世界》杂志编辑,要我写一篇命题 作文:《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这篇小 文发表于《走向世界》杂志1989年第5期。 此后,我便成为《走向世界》杂志的常客, 到《走向世界》杂志百期华诞之时,我已 在《走向世界》杂志发表了18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战略     
《上海国资》2007,(3):77-77
社会总是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即便我没有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也依然坚信这个真理。例如我们的商业社会就是由那么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理大师所推动着,包括彼得·德鲁克、查尔斯·汉迪,还有《疯狂的时代呼唤疯狂的组织》作者汤姆·彼得斯。如果《疯狂的时代呼唤疯狂的组织》写在2004年,我并不奇怪。因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出了个人的理想生活境界,即哲学的观照生活。他对哲学观照的对象进行了规定,并运用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观照的过程。他认为只有哲学沉思的生活才是通往真理世界的唯一途径。柏拉图将理想的生活境界诠释为脱离感性经验的理性思辨,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0.
程有保 《黑河学刊》2012,(12):17-18
柏拉图的洞穴喻浓缩了《理想国》的思想,它指出了人的困境根源于人是欲望的囚徒。而一个人要想摆脱囚徒式的困境,必须实现灵魂的转向,从欲望向善的转向。但如果只转向个人的善,是无法彻底解决人囚徒式的境遇。幸福的生活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城邦的善才能满足人幸福生活,城邦的善才能彻底实现囚徒的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