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乃中华国粹——武术之精华。它是一种哲拳,集中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吸收了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从其哲学的理论根据来说,太极拳由太极之道及中庸之道而来,笔者认为太极之道的中心就是中庸之道。研究"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深感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论述尤为深刻.是我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体参与竞争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展创造性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的绝佳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即实践观的实质是推崇创新精神,辩证否定观的思想灵魂是创新,辩证发展观与创新观之间和谐统一,普遍联系观点贯穿着创新思维方法,唯有求实才能确保思维价值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5.
哲学大家们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对“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与诠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甚至误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这与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文章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内在超越,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等内容。这对哲学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哲学断想●徐宏枝反复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悟出很多哲学道理。越学越感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通篇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王娜 《新西部(上)》2007,(10X):83-83,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举措。和谐是中华文化中最深层的内造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太极拳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形成、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太极拳练习时与人、自然、社会所形成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和谐是否有影响,该文梳理了习练太极拳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分析和谐社会之含义,论述太极拳和谐与和谐社会之和谐的相关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鼓励人们习练太极拳,达到修身、修心、养性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卜俊兰 《科学决策》2021,(7):147-148
伦理道德哲学形态是当今哲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包含了四个关键词,对应着伦理道德哲学形态的四层递进关系,分别是伦理道德、精神、精神哲学和哲学形态,其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精神哲学与哲学形态研究课题,关键点在于明确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伦理道德-精神-哲学的转化和精神-精神哲学-精神哲学的转化,通过哲学研究明确这些关系能够找到精神哲学的最原始形态,从而理清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根本面目,这是找到人类社会构建依据、人际关系构建基础的哲学考量.  相似文献   

9.
“私有财产”概念是贯穿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根红线,通过对“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而且有助于理解1844年以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并通过对私有财产本质的批判来论证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举措.和谐是中华文化中最深层的内造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太极拳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形成、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太极拳练习时与人、自然、社会所形成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和谐是否有影响,该文梳理了习练太极拳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分析和谐社会之含义,论述太极拳和谐与和谐社会之和谐的相关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鼓励人们习练太极拳,达到修身、修心、养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捷莎 《黑河学刊》2002,25(5):11-12
我国学术界通常将自由分为两个并列的方面,即哲学自由和政治自由。实际上,自由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应该具有一般自由和具体自由两个不同的层次。一般自由是具体自由的抽象,并贯穿于具体自由之中。一般自由即哲学自由,而具体自由即各个领域中存在的自由(包括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12.
郭攀 《魅力中国》2014,(23):234-235
根据太极拳发展脉络以及文化的定义,从文化结构论的角度出发,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结构逐层分析,将太极拳文化结构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并逐一分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四川经济研究》2006,(8):14-1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特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赵龙 《魅力中国》2011,(18):303-304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本溪市第四高中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课程可行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很浓,有的学生甚至模仿电视里的人物练习过太极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二十四式太极拳在本溪市第四高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实例借鉴或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论一直未有终断,时至今日仍存在有关“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人本学本体论”、“生产力本体论”的争论。这种观点虽不完全正确,但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这就是贯穿于它们中间的一条主线——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  相似文献   

16.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0,(6):325-325
老子道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统治者不要违反自然法则,不要妄为,以“无为”的方法和态度去处事和治理国家,以达到“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郝巍 《新西部(上)》2013,(10):87-87,44
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心安理得,将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定义为血缘亲情。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老年人体质的特点,以及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保健运动项目,对老年人来说,这种动静结合的太极拳有益于扶正祛邪,防病健身,抵抗衰老,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9.
魏小安 《中国西部》2012,(29):162-163
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哲学,一个追求前景的产业也必须追求哲学。哲学涵盖一切,不仅是本体论、方法论等传统的概念,哲学是价值观,是精神追求,是探索终极,思辨则是其中的必由之路。思辨题目的选择,一是有争议或有讨论余地;二是能够引发关注,包括领导关注、媒体关注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的道贯穿于老子哲学体系的始终,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石。然而道的哲学特性对现代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法自然的,理想的人性也应该是法自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