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套利策略是国外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功运用的策略,它的实施能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低风险收益,而在我国还处于将起步阶段。文章从统计套利定义、原理、策略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基础等方面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
统计套利策略是国外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功运用的策略,它的实施能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低风险收益,而在我国还处于将起步阶段。文章从统计套利定义、原理、策略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基础等方面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3.
“热钱”流入中国的套利机制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条件下,投机资本早已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中国金融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投机资本流入的原因、套利机制原理、热钱流入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通过外汇贷款套利和通过港币套利的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投机资本管理和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择时是衡量基金经理应对市场流动性改变而调整风险敞口的能力。利用2007年7月至2016年8月的阳光私募基金月收益样本,研究了不同投资策略下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择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阳光私募基金具有显著的流动性择时能力。其中,定向增发、套利型、多策略、组合基金策略具有显著的、稳健的正流动性择时能力;股票型、多空仓、宏观策略则具有显著的负流动性择时能力。相比而言,中国资本市场中相应策略的国际对冲基金的流动性择时能力稳健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当资本市场处于分割状态时,交叉上市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常存在着同股不同价现象。针对此价差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若以此价差作为投资策略基础,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及市场上无放空限制的情境下,是否可以产生套利机会。实证结果显示利用两股价的价差问题作投资策略,确实可以得到套利利润。  相似文献   

6.
通过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优化统计套利策略,增强配对股票间长期均衡关系的解释力度,利用A股市场同行业内系统聚类分析所得股票组合检验套利效果的结果表明,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统计套利策略具有持仓周期短、交易机会多、累计收益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姜国华 《会计研究》2005,(11):66-71
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资本市场理论的悖论及行为金融学对其的挑战,其中着重探讨了套利成本和套利局限性对证券价格形成的影响。然后阐述了基于会计信息进行证券投资策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这方面的会计学研究能够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针对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等等,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提高政策引导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发展阶段,股指期货市场所提供的套利机会各不相同。为实证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联系机制以及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和与其紧密相关的ETF基金组合构筑套利模型。在综合测算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正向套利机会已不如前期显著,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套利者需要注意中国资本市场十分复杂,虽然正向套利机会趋于减少,但不排除反向套利机会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状况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工具品种稀少,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套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由价格信号传递市场信息的效率也就比较低。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是改善市场的结构理性、推动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适时推出股价指数期货等衍生工具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只股票的日数据和5种高频数据,借鉴组合预测思想,综合利用协整模型和新卡尔曼滤波模型,与统计套利策略具体目标相结合,设计出新统计套利组合策略,实证分析数据频率、策略选择对统计套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高频数据及引入卡尔曼滤波模型均有效,但卡尔曼滤波模型与协整模型不存在明显优劣之分,选择组合策略是必要的;组合策略收益性显著优于采取单一模型的套利策略;组合策略下的套利组合随数据频率提高,收益率波动性更小、更稳定;组合策略接近市场中性,能很好地免疫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金融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上市应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国外经验来看,上市之初两三年内会出现较好的期现套利机会,而在套利时现货头寸的构造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是从成分股及权重占比覆盖率角度来构造期现套利时的现货头寸。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大陆的动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效应,本文基于所构建的向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选取中国大陆1999.1~2011.6期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套汇与套利是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大陆的主要动机,其中套汇的动机更为强烈,出于套利动机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对国内外利差变化存在明显的时滞。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会对中国大陆金融资产价格指数和商品价格指数产生冲击,其中对金融资产价格指数的冲击效应更为明显,对商品价格指数的冲击效应存在明显的时滞。研究还发现,中国大陆的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是相互联接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对这两个市场的冲击呈现出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按照市场趋势的规律顺势而为,将国内现存的风险释放在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入的过程中,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形势下,推出国有股市价减持,减缓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配合利率、汇率的适时变动,锁定国际投机资本,使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通过现货对冲的方式阻止套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7-2016年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为对象,对其是否存在监管资本套利以及其稳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市银行普遍存在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性,股份制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性偏大,国有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性偏小;影子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因此提出理性看待影子银行,改善监管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荣  徐星美  计兴辰 《金融研究》2015,423(9):96-111
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价值效应来源,现有理论存在着"市场机会"与"监管套利"两种解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中资银行2006年以来的全部国际化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国际化的价值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对监管套利机会做出显著正向反应,但并未对市场机会做出反应。研究结论在考虑目标市场债权人保护水平的影响后依然成立。本文提供的监管套利的价值效应证据既为未来的中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选择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入的协整方程,实证分析了2000年至2007年初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考察了利差、通胀、汇率预期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发展等因素对不同性质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短期资本的流入套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外利差对短期资本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渐有序开放,避免短期资本投机套利的“托宾税”被提上了中国货币当局的议事研究日程。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撰文指出,深入研究“托宾税”、无息存款准备金、外汇交易手续费等价格调节手段,可抑制短期投机套利资金流出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套利、套汇和套价三类因素共六个变量,采集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中国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分析三类因素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解释;在三大因素的可解释部分中,套汇因素的影响最大,且主要表现为预期汇率驱动,套价因素的影响次之,其表现为股价和房价驱动,套利因素的影响极弱。这一结论与中国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现状密切相关,同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监测管理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值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的判断,中国概念股的海外上市与回归,都有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税收差异巨大,企业在上市地点选择中必须考虑税收因素,重构业务框架成为规避税收的隐形途径,实现资本跨境的税收套利。随着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和中国资本市场崛起,在A股市场上,即使剔除税收因素,也可以获得更高的股权价值,中国概念股的回归就成为追求市值管理的理性选择。税收制度不仅影响着市场估值体系,也成为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