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兴起.作为区域经济的微观基础之一,华商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当代华商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力量,华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和经济网络扩展,将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经营网络的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华商进一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受到种族、文化、经济利益等冲突因素的影响,海外华商在商贸经营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转移侨居地社会内部经济危机,将华商群体转变为服务当局并可控制的经济力量,侨居地东道国政府对华商实行利用与限制并举的政策。限制华人华商移民、向海外华商寻租、限制乃至打击华商经贸活动等成为当时海外华商普遍面临的困境。华商开始探索一系列举措,以回应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历史表明,海外华商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与东道国政府在合理有效的国际体系中开展的良性互动,但华商还需要融入到当地社会、文化与制度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方能更好地摆脱海外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的第二种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7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突破,其中海外华商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长期关注海外华商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港澳侨部主任张何平至今还记得,2001年9月19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时任总理  相似文献   

4.
(一)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香港的华商基本上是来自中国内地及海外的华商,以及本地的华商融合而成。经过逾150年的发展,华商已成为香港经济的基础和主体,香港资本结构中最大的一股经济力量。 从1841年香港开埠到十九世纪末,随着香港作为远东贸易转口港地位的确立,香港的华商开始兴起,其中  相似文献   

5.
以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为分水岭,起步晚、发展迅速的日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昔日高度重视通过参与、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确保日本经济稳定发展的资源供给、不断开拓的海外市场转向了依托参与、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为此,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RCEP、中日韩FTA等区域多边贸易协定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日美数字贸易协定、日英EPA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两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顾钱江  何自力 《开放潮》2001,(10):11-13
随着“入世”谈判即将画上最后一个句点,中国已经站在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起跑线上。但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有一张独特的王牌,即生活在海外的数千万华人,这是可以依靠和值得开发的资源。”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陈克光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如是说。事实上,千里迢迢来到南京的3500余位与会诲外华商都和陈克光一样有着相同的愿望:海外华人热切期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为中国架起金桥。 陈克光: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 “在言及全球化的时候,国内的舆论似乎有一种担心,生怕…  相似文献   

7.
在CAFTA建设进程中,海外华商表现出其独特作用,对这些作用形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华商作用的进一步运用与发挥。  相似文献   

8.
几个世纪以来,因帝制独裁、军阀内战、自然灾害而离开中国的一批华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如今正成为东南亚(包括港澳台)所有重要经济领域内的翘楚人物,其中顶尖人物已跻身于世界首富之列。海外华商,作为醒来的“东方睡狮”,叱咤风云于国际经济舞台,赢得了全世界的热烈关注。 东南亚:华商执牛耳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量华商的撤离,曾经繁华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城”陷入了日渐凋敝的境地。华商在西班牙该地区的悲歌奏响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全球化时代,海外华商生存规则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一个制度变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做分析考察,通过构建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认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模式共同推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区分不同层次进行历史演进分析,以得出相关分析结论,提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出境游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华商网络对于我国出境游发展有显然的促进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华商网络的出境游促进模式,分析了其存在的基础、动力和遭遇的障碍,提出了对应的调控措施。期望通过与华商网络的深入合作,促进我国出境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外并购作为公认的能够快速调整海外资产收入结构和利润结构的手段,如今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中资银行的肯定。近几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海外并购成本的降低更为中资银行提供了绝佳的动作机会。然而,在跨越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并购鸿沟后,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银行国外并购整合的现有问题基础上,分三个方面对于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后的整合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燕平 《科技和产业》2012,12(2):127-131
在清代的恰克图市场兴起后,山西商人率先进入恰克图市场进行贸易。在恰克图市场上,茶叶是恰克图贸易的大宗商品,茶叶贸易始终由晋帮茶商所垄断。晋帮茶商是中国传统的商贸方式的杰出代表,晋帮茶商兴起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商贸活动方式适合于当时的国情条件,其商贸活动方式适应于手工技术、封建关系、自然经济为主以及不发达商品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为党和国家做好华侨华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以全球华侨华人为切入点,在探析华侨华人与建设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华侨华人在建设国家软实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路径,并对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余索 《特区经济》2014,(1):96-98
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发建设产业园、经贸区,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拱建良好的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求。浙江前江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开始在越南投资兴建了龙江工业园。经过几年发展,龙江工业园于2011年成功被中国商务部核准成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资企业投资越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园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加强中国-越南两国的经贸关系做出了贡献。本文以龙江工园的开发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在境外进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刘钻石 《改革》2012,(2):93-9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了复杂一体化战略,国际直接投资的传统OLI-IDP框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在海外寻求知识资源的行为,需要调整和补充。中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并购和有机扩张是获取海外知识资源的主要方式,学者们基于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分析、大型并购数据库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评估了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各种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绩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亚太地区新的区域合作政策之一的TPP被看作是美国实现重返亚洲的有力工具,一直以来受到美国的关注和力推,必然对已经存在多种经济合作形式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TPP的由来和发展,并对TPP能否实现多边性区域主义进行剖析,以此作为预测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的依据,并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海外"侨智"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侨省,积极引进和充分发挥"侨智"的作用,是促进广东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广东海外"侨智"引进现状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引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道路上,资本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我国资本市场分割问题仍较为严重,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文章通过比较资本生产率和资本边际产出的地区差异与产业差异,对我国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基于政策模拟方法评估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潜在利益,最后给出若干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芹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02-104
文章从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事件切入,分析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进行境外扩张途径,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发展两大主要方式,即海外自设分支机构、经营网络和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最后指出海外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但要根据当地实际监管政策,适当采取自设分支机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