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语言、文化的国际化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和象征。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扩大了国家对外教育交流的内涵,促进了中外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合作与发展。沈阳市各高校在海外兴建孔子学院,在提高汉语言、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区域文化传播,提升市民素质等方面,对于增强沈阳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文化影响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提升国家文化领导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提升国家文化领导力的具体措施,为当下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高国家软实力需要注重科技文化的建设。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生成和发展表现为在历史、当今与未来三维视域互动中的有形资产(科学理论、科技成果等)向无形资产(科学精神、软实力等)转化,无形资产又推动有形资产发展的过程。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需要将科技的创新与传统科技文化进行融合,实现传统科技文化的转型,长远来看,需要增强科技文化传播影响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科技文化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和美国约瑟夫·奈的"soft power"有着本质区别。文化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是各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返本",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开新",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六中全会将推动社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今后我们国家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未来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将"互联网+"与"文化+"相结合,打造旅游品牌视觉形象、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天水市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应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借助融媒体,建立多渠道传播形式;借助智能化传播工具,增强交互性;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丰富传播内容;建立专业化传播平台,增强社会影响力,进而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提升,并为其他地区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区形象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地区软实力培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互动关系.提升地区形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软实力、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中,物化成果能否获得文明的创生张力,要靠人文精神为内在支撑,它构成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人文精神的塑造依托人文学科,它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精神成果.经过长期积淀、凝练发展成为大学精神,是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全新阶段。胡锦涛站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以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提出"和谐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等重要的文化发展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也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全媒体视角下的文化软实力能够推动人们的文化认同、引发思想共鸣、凝聚理想信余、强化精神活力,对提升民族文化适应性、优化民族文化优势性、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源泉,是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媒体的视角下,如何丰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理清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是组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是一个空泛的、抽象的、多元化的概念,其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各学科均有专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协作的加强,城市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加快城市软实力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借助其资源的民间性和广泛性优势、机制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优势、思维的多维性和志愿性优势及公信力取得的成本优势,城市软实力已经融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它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市民凝聚力,拓展城市文化影响力,增强社会和谐力,打造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大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输出显得比较欠缺。"孔子学院"的兴起搭建了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了自身文化品牌的建立以及传播。文章着眼于跨文化传播,剖析当前中华文化传播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提升中国形象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章认为,从哲学角度探讨这一战略认识更有益于探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日照作为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发展海洋文化特色产业,提升日照文化软实力,打造海洋强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日照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战略主要有联动战略、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等三项战略。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的的时代,也是文化战略竞争的时代。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之后,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维系力量。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向心力;推进社会主义乖谐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凝聚力;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支撑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竞争力。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效,需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正提升文化传播力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切实途径。通过提升文化传播力,能够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为更多的人所认同,形成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和增进我国的软实力。近年来,尽管我国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消除对中国的一些陈旧观念与错误看法,形成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和增进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力文化传播力,是指文化通过传播方式的组合而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相互融合、交互作用,共同引领高校的发展方向.两者在“双向交互式”融合机制中相互包含、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实现大学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大学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大学文化建设软实力,促进大学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中,物化成果能否获得文明的创生张力,要靠人文精神为内在支撑,它构成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人文精神的塑造依托人文学科,它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精神成果。经过长期积淀、凝练发展成为大学精神,是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长城修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的和平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并运用于长城的修筑,以及农耕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交流。长城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没有侵略基因的民族。长城蕴含了丰富的和平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价值。长城和平文化的软实力内涵,对于当代世界和平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阐释、化解"中国威胁论"负面影响、提升和平大国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科学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发展所体现的思想精髓和规律总结。因此科学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影响到一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技术在科学文化传播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传统传播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促进科学文化在网络媒体下良好发展就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