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规定了国家审计监督要适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把企业审计的重点由以往的一般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开展对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笔者结合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今年,根据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项目及我区政府下达的审计任务,我们对我区部分重点国有商品流通企业一九九三年的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我们还是刚刚尝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工作,对涉及影响国行资产保值增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经济事项,会计处理进行详审,其余的略审。一、对资产进行重点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资产是审计的重点。资产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监督商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计》2005,(10):4
审计署余效明副审计长在经贸审计司举办的企业审计培训班上指出:"今年企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仍然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为基础,重点揭露违法违纪问题,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4.
审计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商贸企业资产负债审计,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资产真实性审计是开展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的难点在新的形势下,审计工作重点必须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对商品流通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实施审计监督。资产是企业各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具体体现,资产价值不真实,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然不真实。资产运用、运转的真实性审计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审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重点.要继续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济责任审计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应放在责任与管理上,使企业审计有一个新的突破.要紧紧围绕"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摸清企业家底,揭露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特别是损益不实、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检查评价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国有企业要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法规都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对企业的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为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从目前开展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情况看,如何写好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报告,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和规定,以致一些审计机关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审计机关坚持了对国企改革的审计监督,重点是防止国家资产的流失,不论是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还是内控制度审计最终目的都是如此。审计机关维护的是国家利益,兼顾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必须遵循审计的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握"资产流失"和"资产流动"的根本区别,不然就会进入误区,有损审计监督的形象。笔者认为,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制时,社会中介机构对资产低估入帐或清理评估不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化商贸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实践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胡胜元近年来,我办在商贸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坚持处理好四个夫键,促进引导商贸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不断深化,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在探索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路子中,坚持突出审计重点维护国有资产及...  相似文献   

9.
张燕飞 《中国审计》2005,(19):30-31
形式 近年来,我们在对国有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紧紧围绕"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在审计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同时,重点关注企业在改组、改制过程和经营管理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尤其是通过各种渠道向个人流失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的审计情况,笔者认为国有资产向个人流失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金华审计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的审计首要回答是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的问题,这是当前企业审计的要害,也是我们审计工作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长的精辟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开展企业审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审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符合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应突出真实性和合法性,具体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盘点、核对、函证等方法,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对完成了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北京电 ,去年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发现 ,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据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介绍 ,2000年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对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1999年度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资产质量不高、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等多方面问题 ,并发现大案要案线索78件 ,案件涉及金额6 13亿元 ,为国家挽回损失2 72亿元。审计发现 ,目前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产质量不高 ,不良资产数额较大。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较普遍。三是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我认为出现以上结果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王彩云,邬晓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本文拟就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略陈管...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之灵魂陈健,刘顺荣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的内容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抓住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抓住了重点和灵魂,从而也就达到了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的目的。(一)审计署、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贸委...  相似文献   

14.
1993年的企业审计工作已由过去的查处违纪问题为主转到审查资产负债和损益真实性,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来。本文仅就在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规定了审计机关对企业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审计监督上。资产负债损益是企业财务收支活动在某一时刻的静态反映,因此从广义和本质上说,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就是财务收支审计。如果要对企业某个经营期末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现阶段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要点问题刘晓宁如何搞好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是审计部门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的体会是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应根据不同行仆,企业的特点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式要求,突出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一、围绕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审计...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有效。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最重要的是监督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二是高度重视企业决策是否符合科学、民主的法定程序,关注企业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三是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内控制度、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而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内容作了更明确详细的规定,要求着重检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对我国延续近十年之久的企业审计,从审计内容、重点到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审计机关  相似文献   

19.
强化商贸审计是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发挥新时期商贸审计的作用。我们的作法是:(一)围绕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1.审查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当前国有商品流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现象非常普遍;二是清产核资中不如实上报资产,少报、瞒报或虚报、多报资产;三是会计核算失真,有的少摊少提少列费用损失,虚增资产潜亏挂帐;有的收入不入帐、虚列多列负债,多转多列成本费用,造成损益不实。在审计中,首先抓住清产核资环节中资产不实的问题,防止清查走过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中,共有九个地方对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加强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理顺产权关系,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新颁布的《公司法》明确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