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是社会基本的组成细胞,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社区邻避冲突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对于化解矛盾、推动冲突解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通过分析社区邻避冲突相对于一般邻避冲突的特点,提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邻避冲突治理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邻避现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常态"问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居民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邻避效应,决策常常受到周围居民反对甚至产生邻避冲突,传统的决策参与模式难以满足应对邻避冲突的现实需要。从理解公众对规划决策的不同参与兴趣出发,认为公众的抗议、反对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设施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缺失、参与有效性不足,难以避免邻避冲突。基于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提出公众参与对规划层次、决策过程介入时机前置,以社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协同参与优化城市邻避设施决策,减少邻避冲突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3.
以昆明市民反对PX项目事件为例,提出邻避冲突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并把公民社会成长作为邻避冲突的文化层面原因,进而以改变政府职能结构为突破口,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作为规避邻避冲突的主要策略。基于此,建议政府在邻避冲突治理过程中坚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理念,明确多元协作的邻避冲突治理体制,建立邻避设施负外部性补偿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风险理性培育机制,从根本上防止邻避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华玉宝 《民营科技》2010,(5):152-152
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是垃圾的广泛产生和集中处理之间、垃圾处理的外部性在不同层次之间、垃圾处理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和剧烈冲突,而破解邻避现象的基本思路是消除处理地居民和全社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上的差异。为推进和加快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做一些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在邻避冲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九江PX项目事件中公民参与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在我国邻避项目公示阶段和冲突治理过程中已经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但是存在公民参与时机滞后的缺陷,在邻避冲突中应将公民参与关口前移,从邻避冲突的源头有效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以有效避免邻避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古代"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外一个版本:由于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我为壑"的污染成本,使政府施行的惠及大众的公共设施受到集体抵制,甚至引起群体抗争。本文从邻避冲突的成因入手,并结合近几年发生的邻避冲突,试图提出邻避冲突有效的缓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公众基于环境利益进行的抗争持续出现。从主客体两方面分析了邻避冲突在我国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典型事件总结其内外部特征,发现当前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中国城市政治的"悬浮"状态,政府对"邻避性"的认识不足导致邻避冲突的"非邻避化处理",应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正义视角对邻避运动生成的逻辑展开研究,以关中G市垃圾焚烧厂选址和运营中发生的反垃圾焚烧运动为例,通过分析中央及地方政府、垃圾焚烧厂、G市居民3个主体的行动逻辑探索邻避运动发生的内在机理,提出邻避运动是环境风险、收益相关的各主体围绕利益分配——风险承担不均衡状态产生的冲突,破除冲突状态需要引导公众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参与环境事件,打破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协调与风险分担制度以保障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将进入一个邻避时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众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邻避设施显著的特征之一负效应,成了滋生群体性事件和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邻避事件,有些得到妥善解决有些则引发了社会冲突,要解决邻避冲突,应完善重大项目决策程序和政策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如从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宁波镇海等典型案例中可以找的邻避问题的失败机理及其特征,对于邻避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的关系是邻避冲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构建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围绕上海市公共轨道交通类邻避冲突案例收集的数据,探讨邻避风险认知和邻避态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磁悬浮机场联络线延伸段选址过程中,身心健康风险认知、经济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在上海地铁18号线迎春路地铁站选址过程中,社会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邻避冲突和风险逐渐增多并常态化。2014年以来,群体性事件年均数量在万起以上,其中邻避冲突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通过2007至2016年10年间发生的典型的邻避事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要素分析邻避冲突成因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因经验数据和个案研究的分析偏差和选择性偏误,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多案例自变量取值组合的变化作为深入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系统性地验证多重因素引发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12.
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体现负外部性公共设施的建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心理、荣誉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抵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这一现象称为邻避效应,它体现了利益结构的失衡,表明经济发展、城市生态及公民心理三者之间的冲突,是构建生态城市的一大障碍。分析了邻避效应存在原因并从一体两翼的角度提出了缓解消除邻避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正面临着以"邻避"为代表的环境异议的困局。"邻避情结"解析结论表明,传统的先验性由专家共同体确定工程技术参数与边界条件的决策程序已不合时宜。文章勾画出当下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的背景图像,认为在风险社会下公众有强烈的直接参与决策需求,如果体制内无法满足,他们则倾向于以"集体行动"等方式在体制外寻求他们的决策权。为此,文章提出以一种"响应式"策略构建决策机制,并从社区主义和新公共参与理论、他国经验及本地的"邻避"案例等几方面,论证了该策略与中国的社会管理改革方向相一致,是一个技术上更加胜任且符合民主和伦理精神的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阶段性转型使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层次不断提升。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建设项目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健康运转,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人民生活满足感、幸福感的直接承载。然而,类似核电站、化工园区等公共设施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性,由此造成社会生态不和谐、空间利益分配结构失衡,最终导致公众心理、生活上对该类设施的隔阂与抵触。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极易引发邻避效应,极大阻碍公共设施的建设,而且对政府部门、社会稳定秩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以政府和邻避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核电厂封闭决策后公示期双方的利益冲突,以期在邻避效应前期及时关注并避免效应发生。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在邻避效应是否发生的核心因素中,政府更加关注邻避居民的补贴程度,而居民更侧重于关注抗议成本;第二,居民抗议成本与邻避效应发生直接相关并呈反比,补贴程度与核电厂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被迫搁置项目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相关;第三,当政府补贴高于上述因素的临界值时,居民心理以及经济上更倾向于愿意妥协接受邻避项目兴建,项目正式落地,政府完成了基建建设,理论上邻避居民与政府...  相似文献   

15.
<正>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邻避冲突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特别是以PX为代表的新建大型化工项目每次都会遇到社会力量的抵制,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美国现代化进程要远快于中国,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早就遇到了邻避冲突的事件,研究其成功案例对我国有效地处理类似事件大有裨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以保护"自家后院"为目的的邻避冲突。1976年美国政府颁布资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邻避问题成为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帮助政府打开邻避事件频发的"黑箱",以公众态度为切入点,利用词频分析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公众舆论识别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因素,构建SEM模型,研究发现公众素质、政府信任、双向沟通、政策环境均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最高,并分别通过政府信任与公众素质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双向沟通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次之,并通过政府信任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邻避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典型案例,运用注意力转移理论对邻避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邻避现象是公众注意力转移与决策参与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政府公共决策对公众注意力转移与选择变化的漠视,致使公众对公共设施选址的潜在抵制状态演变为显现的抗争行为。要化解和预防邻避现象,必须开放决策过程,供多元相关主体开展友好协商,以弥合分歧。城市政府决策者应确立分享决策权的理念,通过实践的与理论的政策学习,掌握发展公民参与的、必要的管理技能,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参与式开放决策机制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收益成本视角,从个体决策和整体分析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会计失信的原因,从激励机制、信息披露渠道与企业治理等方面构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以期为构建会计诚信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会新  吕宁 《财会月刊》2011,(12):11-13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外部性视角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进行探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会计失信的私人成本与收益以及社会成本与收益进行分解,并对各种成本和收益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以寻求影响会计失信的成本与收益的因素和治理会计失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莹  杨帆 《价值工程》2019,38(29):69-71
邻避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不安定因素之一。在信息化的整体背景下,网络虚拟社群对邻避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以邻避事件中的新兴主体——网络虚拟社群为切入点,对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及时序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其特征提出了针对此类邻避事件的主动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