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城市里的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国家来提供,而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应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观念,农村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由农民掏钱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两套政策,即城市所需要的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都由国家提供;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靠农民自已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管新帅  种若利 《发展》2006,(9):68-69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性质及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一种短缺和被忽视的状态.而这种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农民不能像城镇居民一样免费或者付费很少地享受到由国家投资供给的公共产品,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的公共产品开发、供给的短缺和已有公共产品管理的混乱,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本因素和制约因素,阻碍了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农户自主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文章基于博弈论纳什均衡,在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供应公共设施的博弈关系上,分析了集体和农民的理性选择;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在制度创新时,应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并完善农村的现有机制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司言武 《浙江经济》2006,(17):42-4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品供给一直推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其指导原则是“以农补工”、“重城轻农”,优先向城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等,几乎由政府包揽,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在人均收入严重低于城市的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施、科技保障等悠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供给却由低收入人群自筹资金解决,财政投入严重缺位,而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完全缺失,从而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金笑萍 《特区经济》2008,(4):193-194
农村公共商品投资的内容较广泛,从农业生产性公共商品方面来看,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道路和公共性运输工具的投资、部分大中型农用机械和设备的投资、公共性农产品贮藏加工设备的投资和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公共性投资等。国家有责任让农民休养生息,农民应该得到回报和补偿,让他们享受工业化的成果,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公共商品。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稳定是整个国家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研发现.随着中国城市改造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地征收越来越不可避免.且征收数量越来越多,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内部关系,然后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内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对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观,农村公共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当前城乡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过大有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瑞  孙钰 《天津经济》2008,(11):40-43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中国农村的生产投资、农民生活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赵国营 《乡镇经济》2008,24(10):9-12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首要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而在当前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必须引导和教育农民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法制观念、科学观念,使农民实现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采取了多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今年,国家又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措施,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此,我们通过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对全省农民家庭现金收支和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不同位置的179个行政村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供水和排水、供电和通信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满意度进行了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应注重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设施建设。同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强  史磊 《山东经济》2008,24(3):136-140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基于统计资料及青岛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对农民消费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青岛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从农民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需求偏好、供给主体、供给意愿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农业科技的无效供给和农业科研存在浪费现象,放慢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减弱了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十分缺乏,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行惠农政策,确实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大量实惠,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我们山西吉县,仅仅是个只有9万农民的山区小县,单2005年国家就给农村下拨了各种补助款449.595万元,加上粮食补助、购买农机补助、免征农业税、免征苹果特产税、停止征收村提留和乡统筹等一补一免,共使农民得到实惠847.62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34%。全县9万农村人口,人均减负近百元,广大农民打心里感谢党和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取消农业税后,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适应公共服务的要求、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低,农村发展受到限制。因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就成了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男性偏好是导致农村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基础性因素。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就需要考察农村男孩偏好的根源。生产方式、文化风俗、乡村治理、社会保障及制度的不公正等公共产品的缺失造成了农民生育性别上的男孩偏好。要通过外围的公共产品建设来弱化农村的男孩偏好,让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速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