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正 《中国市场》2008,(42):30-30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跨国公司也纷纷邀请自己的重要客户来参加这个全世界的盛会。有媒体报道,在奥运会开幕前,澳洲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的奥运团队就开始忙碌着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贵宾",他们主要是购买必和必拓产品的客户和必和必拓各业务高层以及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初,必和必拓与亚洲(除我国以外)铁矿石客户达成一致,将4月至6月当季价格较上年同期上调99.7%.同时,国际三大矿山已就改变铁矿石传统的年度定价机制形成了统一战线,铁矿石市场正在脱离年度基准定价体系,发生结构性的转变.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约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七成以上,作为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定价.  相似文献   

3.
必和必拓于2005年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多元化矿物及奖牌赞助商。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戴坚定表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必将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国际地位的关键历史时刻,而参与其中的必和必拓也必将为这一历史性的盛事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三联竞争力》2008,(2):26-26
2008年1月15日,必和必拓启动对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料捐助仪式,宣布捐出13.04公斤产自智利的黄金,用于制作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所需的1000块金牌。同时捐助1304公斤澳大利亚白银及6930公斤铜,用于制作奥运会铜牌和众多奥运纪念币。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尤其是中国经济形势的回暖,铁矿石需求量增加,中国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在2009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再次陷入僵局。2009年6月,必和必拓与力拓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欧盟、日本的钢铁协会纷纷表示反对。随着必和必拓与力拓合资之后进一步整合,通过研究寡头垄断理论并建立古诺模型,分析两拓的合作对国际铁矿石市场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晓芹  晓宁 《市场论坛》2005,(5):42-44
事件:4月13日,经过艰苦的拉锯谈判,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公司终于就2005年铁矿价格,与宝钢所代表的中国主要钢铁厂达成协议:相比2004年上涨715%。这一涨幅与日本钢铁企业之前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协议的涨幅一致,表示必和必拓公司放弃先前额外加价的要求。从而结束了历时2个多月在铁矿石涨价风波。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3日,日本钢铁商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以及必和必拓公司这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单方面达成协议,将铁矿石价格涨幅确定为71.5%。这三大国际巨头控制着全球80%多的铁矿石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欣 《中国海关》2012,(7):58-59
在国际竞争加剧、国内产量增加的大环境下,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价格很可能步入下行区间。必和必拓放慢脚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近期称,投资者已对全球经济的长期走势失去信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可能会进一步降温。2011年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Kloppers曾称,作为公司最大的市场,中国的需求持续高涨。  相似文献   

9.
与微软雅虎的双输型并购游戏完全不同,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BHPBjlliton)与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Rio Tinto)的并购与反并购游戏更像是双簧,看得中国企业晕头转向,最后多交了几百亿元的"欣赏费".  相似文献   

10.
郝治军 《新财富》2010,(10):33-34
必和必拓向全球最大钾肥生产商发起收购,快速布局引发钾肥行业地震。在不可再生、供求失衡与垄断定价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以往不愠不火的钾肥需求预期迅速得以提振。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求"因素已经成为必和必拓目前最为主要的赢利动力"必和必拓已经完成了对奥林比克煳扩建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奥林比克大坝占世界已知铀地下储量的40%,这一产量足以支持该大坝矿生产率的大幅提升。"7月5日,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与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主办的"铀监护和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必和必拓产品监护部总监米克·罗奇兴高采烈地向中国听众介绍该集团的主要铀矿奥林匹克大坝矿的扩建计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冬天热身,春季对决。2006/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将于11月下旬拉开帷幕。坐在谈判桌前的对手依旧:一方是占据全球海运铁矿石供应量70%的三大矿业公司——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另一方则是以日本新日铁、法国阿塞洛和中国宝钢为代表的重量级钢铁厂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25日,采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正式宣布放弃对另一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要约收购.至此,在历经一年的拉锯战之后,这桩交易金额可能高达1474亿美元的并购案终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CVRD)这三家铁矿石提供商11月下旬前往日本和德国,2006年度铁矿石长期供货合同谈判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三联竞争力》2007,69(12):23-23
2007年10月30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正式向其竞争对手英国力拓矿业公司(Rio Tinto)发出收购要约,提出通过股票互换方式,以总金额约1420亿美元收购后者。  相似文献   

17.
蔡文清 《中国市场》2007,(46):28-29
<正>国际市场矿钢利益分割的痛楚,推动了钢铁生产及其上游产业链的整合,"矿钢一体化"成为暗潮涌动的激流。在铁矿石谈判正式拉开序幕的前夕,从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与力拓公司传出消息,要求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50%,其理由之一是预计中国铁矿石需求  相似文献   

18.
吴丽 《商务周刊》2008,(12):18-18
面对必和必拓和力拓难以抵挡的合并之势.中国企业不得不展开一场"无奈的阻击""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金庸《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这句名言,放在今天的宝钢身上恰到好处。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5月29日表示,宝钢有意入股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FMG集团,以减少对铁矿石开采商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09,(16):38-39
缺少铁矿石的中国却成了铁矿新闻的“富矿”。 就在中国钢铁企业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寡头——英国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力拓、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时,7月7日,澳大利亚媒体披露:上海市警方以涉嫌间谍罪拘捕力拓中国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人。原因是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胡士泰等4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三联竞争力》2009,(1):32-32
2008年11月25日,采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正式宣布放弃对另一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要约收购。至此,在历经一年的拉锯战之后,这桩交易金额可能高达147ML美元的并购案终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