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燕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92-93,105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论述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高低影响着上市公司是最终盈利还是亏损,因为其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并且某些非经常性项目的核算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所以足以在短期通过巨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改变业绩,以达到股票上市、防止退市、取得配股资格及避免亏损等目的.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有效的披露和监管成为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上海梅林公司披露的年报分析得出,公司连续3年内,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总额中占很大比重。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操纵利润,应当重视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润操纵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上市公司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利润,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通过虚构收入降低费用操纵利润.为了防范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应完善会计准则,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改善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建立完善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力度,有效的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现象.  相似文献   

5.
施金龙  刘颖 《商业会计》2011,(24):44-45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粉饰利润的行为依然存在,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有关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是某些上市公司依然会想方设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达到特定目的,例如增发、配股等。本文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涵义、内容以及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手段,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增发等特定目的,便会人为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剖析了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手段,同时提出了铲除操纵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弹性空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2年-2013年某上市公司因经营效果欠佳连续亏损致使被ST带帽,如若2014年再度亏损,其将面临退市预警的威胁。但是由于2014年行业环境及经营效果难以实现质的改变,管理层不得不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进行会计利润操纵已达到避免*ST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严重阻碍之一.本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等会计信息监管部门针对该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会计规范。本文结合国家证监会在今年1月对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所作的修订,从遏制企业利润操纵的角度对非经常性损益及其规范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钟新桥 《商业时代》2004,(32):39-40
本文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趋向表现,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的权衡。为了摆脱该困境,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本文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的盈余管理与企业所得税税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的权衡.为了摆脱该困境,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本文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的盈余管理与企业所得税税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李平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34-135
目前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经常性损益管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非经常性损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趋于单一,只是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浅层研究,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大都是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场对其进行研究。很多研究只是使用某年或某几年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存在的问题、披露会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的影响,或者使用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利润进行平稳的操纵。我国应该将证券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与企业一定的自主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2011年到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并分为巨额盈利公司、微利公司、巨额亏损公司三类。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与利润操纵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具有不同利润操纵动机的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情况。得出结论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并没有成功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而且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对上市公司利用其操纵利润的制止现象不明显,上市公司仍有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联营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加上上市公司在资金市场具有特殊的融资能力,当上市公司一味地追求高利润率时,就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文章以上市公司ST博元为研究对象,通过ST博元被中计系借壳上市到最后被勒令退市的过程,论述了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行为造成的种种危害,并总结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非经常性损失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性,提出了应从修改配股条件、修订《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几方面来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由于退市风险制度的存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扭亏为盈的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2008年上证A股26家*ST公司,将非经常性损益各项目及整体对*ST公司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债务重组损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在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中起到广泛且重要的影响,且非经常性损益整体金额对*ST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退市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沪深两市ST公司2007年和2008年非经常性损益分析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和结构、来源与现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及转板机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扭亏无望与有希望扭亏的ST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上态度存在很大不同。一些地方政府对ST公司扭亏为盈起到了重要作用;监管部门的规定对ST公司行为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本研究通过收集深市和沪市2001 年和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以扭亏公司、第一次亏损公司、微利(濒亏) 公司、再融资公司以及变换第一大股东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来检验管理当局对非经常损益和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政策的操纵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沪市公司年报显示,108家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获得了收益,平均收益为6 464万元,其中有20家公司若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则立即由盈利变成亏损。旧会计准则规定,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新会计准则将其改为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利用这一条款操纵利润。本文拟对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不正当的盈余管理,以及如何遏制这种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