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义乌试点)已获国务院批复,义乌试点必须充分发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在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方面,大胆探索,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突破,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柏兴 《浙江经济》2006,(20):31-31
提起义乌,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商品市场。可是,你是否想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市场经济潮起潮落,当时蜚声中外的市场中,不少已销声匿迹,不少仍停滞不前,可义乌市场为什么越办越红火甲正是有鉴于此,才有专家认为,义乌经验是无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根据挑战与问题,对外部条件的提供、内部市场的发展及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义乌这类批发市场的发展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迈步。  相似文献   

4.
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空间聚合作用,以及在国内小商品市场中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绩效最好、影响力最强的小商品市场。本文分析总结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动力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据     
《浙江经济》2009,(7):8-8
今年一季度,义乌市场实现成交额113.06亿元,同比增长14.17%,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77.37亿元,同比增长7.56%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47-48
中国通用的旅行指南不会提到义乌,但浙江省的这个小城却像北京紫禁城和西安兵马俑一样值得一看义乌的国际商贸市场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7.
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两种重要制度创新。研究二者互动的内在机理,对进一步发挥各自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有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以及相关产业为例,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所得,研究专业市场如何带动、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作者认为,专业市场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带动、提升作用与其本身的性质有着显著关系,并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骆华超 《浙江经济》2009,(24):54-54
义乌要充分利用"市场高地"这个优势,引进全球知名企业,集聚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更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实业洼地"  相似文献   

9.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连自己都有些迷惑。如此豪气的口号对这么一个浙中的县级市是否有点言过其实。其实,义乌于我应该算是老相识。十几年间,每年几次的造访,虽说都是匆匆而过.但其间的巨变也是让我这个过客每每都会迷失于它的街头巷尾。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第一次看见宾王市场那个简易的交易大棚及市场外一片壮观的摩托车景象,对一个初识义乌的人,至今想起都只能用震憾来形容。  相似文献   

10.
义乌的重新定位与"义乌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小商品市场,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2003年,义鸟小商品市场拥有营业面积150多万平方米,经商摊位4万多个,经商人员16万人,汇集了28个大类32万多种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43.8亿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多名外商来义乌采购小商品,常驻  相似文献   

11.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06,(21):33-35
如果把“义乌商圈”看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构成“义乌商圈”的要素中,市场体系就相当于心脏和血管,产业支撑相当于骨骼,商人群体相当于大脑,物流网络相当于肌肉和神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来自浙江省义乌市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集聚经济学的动态外部性理论,本文首次将产业集聚的动态外部性对专业市场发展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种: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产业与市场的分工协作网络中,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对构筑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专业市场升级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的多样化效应对专业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区域内的过度竞争却不利于专业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义乌自1995年义乌小商品城建立以来,充分利用其国际小商品市场优势,打造出了义乌特色的“专业市场+展览会”的会展发展模式。义鸟会展市场推动了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业态的转变和市场档次的提升,会展市场对客户和厂家的聚集效应和对浙中经济的助推效应,带动起产业集群,支撑着浙中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民生 《浙江经济》2004,(13):63-64
《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突破了总结义乌成就、宣传义乌经验的框框,研究视野超越义乌小商品市场及其辐射范围的地域限制,揭示了“义乌模式”所展示的农村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吴蔚荣 《浙江经济》2005,(15):12-13
选择一条经济、便捷的国际化路径,是民营经济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义乌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与义乌市场互动,是广大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条最经济、最富实效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5):14-15
义乌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的路径,与温州有很大差异。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义乌商圈"发展概况义乌小商品市场自1 982年建立第一代批发市场以来,不断地发展壮大。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土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报告称"义乌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市场虽然受到各种国内和国外经济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想知道什么叫万商云集的火爆场面吗?那就来看看义乌吧:走进壮观的国际商贸城,仿佛进入了商品的海洋;漫步一条条店铺林立的专业街,真是人流如织,一片繁忙。据统计,目前义乌市场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万个,从业人员29万人,市场内汇集了34个行业生产的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而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现有商品也只不过是50万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凸显出政府“无为而治”的管理经验,备受全国各地瞩目;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崛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被人们归结为“市场经济,有为政府”。目前这种“义乌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区尤其是中部各省作为自身发展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几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义乌的市场之大,任你开着汽车1-4楼一圈一圈地兜,常常会迷路。市场还在拓展,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