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文 《上海国资》2008,(4):46-48
近年来,国内企业集团战略并购热潮空前高涨,大型企业集团是战略并购的核心和主体。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某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并有能力通过战略并购来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而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在沟通和人员安排上较海外并购更易协调。同时,政府在一些特定行业,如采矿业,钢铁业出台了限制小矿山、小钢铁厂发展等政策,这些都引导了企业以并购重组来扩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蒋冠宏 《世界经济研究》2020,(1):82-95,M0003,M0004
文章利用2004~2015年BVD(Zephyr)的并购事件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的差异。事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公告日窗口两类并购都获得了非负异常收益率,且国内并购的异常收益率不低于跨国并购。第二,分跨国并购目标国来看,如果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则获得了非负异常收益率,且两类并购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如果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则没有显著异常收益率,且不高于国内并购。第三,从细分行业来看,高新技术行业的跨国并购没有获得显著异常收益率,且不高于国内并购;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国内并购都获得了非负异常收益率,且不低于跨国并购。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检验了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对企业异常收益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国内并购创造的市场价值明显高于跨国并购。因此,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做出了更加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与信息发展日新月异,国内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国外企业大量涌入中国,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并且呈现出各方面资源紧缺的局面。近年来,为了利用全球化资源,跟上国际进步的步伐,参与到全球化中去,许多中国企业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并购的规模以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跨国并购极有可能因为双方之间的差异,造成并购失败从而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以海尔为例,分析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希望从中提炼出一点建议,为企业的并购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亦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内多家银行大力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企业通过并购贷款缓解了资金短缺,而高利润的并购贷款业务也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国内一大批规范而有实力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6.
范恩慧 《中国经贸》2012,(23):42-42
随着中央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优秀的民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但是中国企业在进行境外并购时,往往因为缺乏境外并购整合企业的经验而容易花费大的成本,这需要我国企业更多地了解国际并购融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国际国内电信业的并购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国内电信企业已经具备了并购的产权基础和内在动力,但由于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完全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间并购尚不具备条件,但电信企业可以将并购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寻求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为缔造国际化的电信运营商积蓄力量,为最终实现电信强国战略方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经济》2005,(3):16-16
据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并购行动,让国内不少媒体欢呼不已。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并购时代”、“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然而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仅初步具备了实施海外并购的部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俞锋  陈柠  沈宏斌 《浙江经济》2013,(22):52-52
浙江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驱动,缘自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要素成本飙升所催生的“天花板”突破理念。据调查所得,浙江参与海外并购中有42.5%的企业成立年限在11年到20年,国内市场被挤占,企业发展出现瓶颈。浙江企业的跨国并购与第五次海外并购“强强联合”的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田园 《特区经济》2008,(10):270-271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愈演愈烈。但是,并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并购战略的部署、企业的财务结构以及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情况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莉  李闷管 《特区经济》2009,(8):100-101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额增长较快,但并购成功率并不高。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海外企业大多处于资金困境,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也造就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势。为有效地规避并购风险,我国企业要做好明晰并购目的、分析并购能力、掌握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并购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华超市并购华联超市引起国内超市行业的震动.文章简述了双方并购情况,对横向并购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公司横向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胥朝阳  乐鹏  张婷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34-136
国内纺织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过度、技术能力偏弱的现实,客观上需要通过技术能力驱动型并购挖掘纺织产业内在的技术潜能与规模潜能,做强做大一批纺织企业,提升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文章以山东如意集团等纺织企业的并购为例,界定了技术能力驱动型并购的内涵、动机和类型,剖析了成功的技术能力驱动型并购在时机把握、对象选择及整合过程等方面的共性特征,提出了纺织企业实施技术并购的路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孙华 《特区经济》2006,(1):321-322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并购成为国内很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从并购方的角度,要选择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市场的低成本扩张,形成互补及能实现品牌延伸的企业;而被并购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认为应向优势企业、著名品牌、优势行业和杰出企业家集中。  相似文献   

15.
编辑指引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精彩纷呈。一方面,并购案例与交易总额创出新高,外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频频出手;另一方面,中国并购市场逐步得到了规范,出台并施行了一系列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主要对上市公司及外资并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9月8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的审查更加严格,必将对以后外资并购国内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淼 《中国经贸》2010,(9):90-91
在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对于计划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需要从并购成本、并购目标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等慎重考虑,不可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专家学者关于企业并购成功与失败的研究结果来看,国外并购的失败率在60%以上,国内并购成功率仅为20%左右。文章根据西方管理学派的协同效应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平均利润率理论,得出应以"并购能否带来更多的社会财富"、"并购后企业经营业绩是否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判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温耀原 《特区经济》2009,(5):235-238
外资并购是外资通过企业兼并或者企业收购取得国内企业的控制权而进入国内市场的活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前、后,其法律形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同时也将面临适用不同法律体系的问题,因此研究外资并购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外资并购;其次分析了外资并购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再次探讨了外资并购后的主体法律形态;最后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主体法律形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参与企业并购--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券商投行业务的拓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与国际大型投行的主要收入已来源于并购等新兴业务相比,目前国内券商的投行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IPO、增发和配股这些传统业务上,而并购等其它业务收入所占比例极小。而中国企业并购的高潮正在酝酿,截至目前,国内企业的并购金额达到1200多亿元,随着QFII政策的实施,发展企业并购业务,是中国投资银行所必须面对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愈演愈烈.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从国内并购向国内和跨国并购并存的方向发展。羽翼渐丰的中国企业视并购为一个迅速做大做强的手段.或者以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产业规模为目的.即横向并购:或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链的联动效应为目的.即纵向并购。而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