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文熹  张克华 《活力》2011,(6):235-235
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必要的提问艺术,会使采访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多种多样.记者一方面可以借鉴前人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提问技巧,另一方面也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2.
张蕾 《活力》2011,(1):92-92
提问是记者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以了解新闻事实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了解情况最直接、最简捷的方式.是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要想“谈”成功,首先是要善于发问,“问”出来,才能“记”下来,“问”不出来,“记”什么呢?所以,记者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要做一个好的“提问者”。  相似文献   

3.
米娜  米强 《活力》2012,(2):127-127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够灵活应用,才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挖掘出好的新闻点,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即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记者,除了通过现场观察、阅读文献等方式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外,向被采访者提问被视为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可以说,记者的提问巧妙与否,决定了采访是否成功。因此,学习和掌握好提问的艺术,是新闻记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应有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刘德全 《活力》2011,(8):158-158
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把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提问技巧是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把握正面提问、迂回提闯、诱导提闯、追踪提问、灵活设问、故意错问、及时插问等提问技巧,机智灵活的运用,才可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一波 《活力》2010,(2):179-180
本文从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的风格与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把一个采访过程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准备采访时所必须准备的相关材料,还有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第二,在采访过程中,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记者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含量等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的决定问题。第三,就是采访时记者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我认为,决定一次新闻采访是否成功。他不仅取决于一个新闻事件的选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本身素质。要求他在采访前作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他的果断与机智,提问的技巧与风格,还有广博的知识。新于时世,闻于外物。要想报道一个新闻,首先当然是要有事情要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有敏锐的嗅觉去机智的发掘。  相似文献   

7.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8.
苗迎杰 《活力》2011,(19):55-55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使采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首先.针对不同采访对象.应如何提问?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这是记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职业素养。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可融洽双方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婉婷 《活力》2011,(18):114-114
一、提问要符合采访对象的个性心理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的采访对象心理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为了使采访达到预期的效果,记者必须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心理.而提问又必须符合采访对象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10.
王云飞 《活力》2011,(7):199-199
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主要有陈述性引题、直接性提问、提问中的追问,新闻采访提问的类型包括封闭性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半封闭半开放性的提问等。  相似文献   

11.
刘振国 《活力》2013,(13):53-53
我们新闻采访报道离不开采访对象.因此。以人为本是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采访中怎样从人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更多地挖掘和展现那些与人性相关的内容,彰显人性的光芒.弘扬人性中真实而伟大的一面,坚持人性化的采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提问方法在电视新闻现场采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桉 《活力》2010,(20):165-165
一个称职电视新闻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就是一个导演。要想在采访过程中做个成功的导演,将采访的话语权游刃有余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挖到我们想要的新闻素材,就必须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3.
公强  张彤 《活力》2014,(7):100-10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个新闻采访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靠沟通交流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了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真实、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将能够挖掘的新闻事实彻底的揪出,并且与受访者建立后续联系以便进行后续采访。  相似文献   

14.
周清石 《活力》2012,(8):171-171
身为一名记者,采访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虽说一篇成功的采访稿件和采访对象密不可分,但是不得不允认,作为提问者,记者掌握着主动权。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句名言:“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可见,采访不是简单的任意提问,而是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的。  相似文献   

15.
王尚奎 《活力》2010,(11):59-59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是这样界定的.“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也有人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今天,已有很多家媒体记者要求采访张省长。由于论坛参台领导时间安排很紧张.不可能一一接受各位记者采访。因此,张省长从百忙中专门抽出这样一个时问,与记者们见面。见面会以记者提问为主.每个记者限提问一个.见面会时间限定为半小时。  相似文献   

17.
陈怀旗 《活力》2012,(6):164-164
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各环节的重要基础,也就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更能够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主要有:寻找平民视角,建立平等交流,寓问于谈,深入交流;根据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冰 《活力》2011,(9):62-62
一名记者的晶常工作,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采访”与“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前期工作,没有充分的采访是无法做出准确全面的报道的。而采访又离不开提问。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是采访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学会怎么样提问题。记者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检验记者逻辑思维、判断事物、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尺度。  相似文献   

19.
于晗 《活力》2014,(6):131-131
采访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重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访问过程不仅仅是收集材料,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是营造良好采访氛围的关键,而采访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效果。那么怎样在采访活动中营造融洽的“自己人氛围”,通过感情交流促进信息交流,使采访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报道题材.是反映新闻采访的对象。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这个对象选的不准,将会事倍功半,即使采访时下的功夫再大,也很难写出好的新闻来。由此可见,在新闻采访中。能否准确选择报道题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