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李秀民 《活力》2013,(24):75-75
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和亲民性,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蓬勃发展同时,民生新闻遭遇到了瓶颈,学界和业界开始辩证地看待民生新闻的现状,并探索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3.
温菲 《活力》2013,(14):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综合性、全面性的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关心和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和社会的质疑,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下降,那么怎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呢?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定义,从明确民生新闻的目标,找准选题方向、新闻媒体采访、传递信息时的换位思考、新闻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4.
李莎 《活力》2013,(14):66-66
近年来,随着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民生新闻因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深受欢迎。何为民生新闻?笔者以为,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三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明 《活力》2011,(12):202-20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从省级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彰显本土特色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国艳娟 《活力》2014,(6):130-130
民生新闻以其关注民生民计,贴近群众并且源于群众的栏目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近几年也却得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在阐述民生新闻发展成绩的基础上,从“宽”、“深”、“正能量”和“色彩”四个方面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孟天婴 《活力》2011,(8):170-170
所谓的民生新闻,说白了就是老百姓身边的新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与过去更侧重时政新闻的所谓大新闻相比,现在的民生新闻少了很多说教,多了几分亲切。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生新闻的兴趣,也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民生新闻的制作者习惯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比较琐碎的小事上,好像不琐碎就不能贴近百姓,不家常就不是民生新闻。这种没有更多让人思考空间的新闻,只是一种简单的堆砌,多而生厌,陷入了模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套路。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甚至为了追求娱乐性、趣味性,置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陷入了搜奇搜特的怪圈。没有深度和启示意义。其实这些都不能真正体现“关注民生”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宋友民 《活力》2011,(8):194-194
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闻报道的活力,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活力。但由于它来得快发展得也快,伴随着产生的许多理论问题与技术操作问题也急需研究解决。一、把握民生新闻概念的基本内涵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0.
孙笑非 《活力》2011,(5):239-239
一、民生新闻与农民的距离 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认为,地方电视台处理这一类新闻(民生新闻)时更多的只是一种“市井新闻”,因此“民生新闻”称为“市民新闻”比较妥当:浙江大学传播学教授邵培仁在《是颠覆还是重建?——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一文中用“市民新闻”而不是用“民生新闻”概括当下流行的一些接近或类似于民生新闻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谷胜亮 《活力》2012,(16):121-121
民生新闻在继承“民生、民本”价值理念同时,提升新闻“公共价值本位”,日渐突破发展前期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导向。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五大民生领域的攻坚改革进行报道,从民生问题人手,将日常现象上升到公共价值层面。把握国计与民生的关联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城市开发强拆、住房保障、中小学校车等问题的高度关注都体现了民生新闻公民意识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一则好的民生新闻,能极大拓展新闻价值观,也使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更为喜闻乐见,节目更加吸引受众。做好民生新闻,要有大局意识、鲜明的地方特色、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建立一种受众与媒体往来互动的长效机制和平台、要提倡大众化反对庸俗化、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和舆论导向功能,要坚持节目的创新,还要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相似文献   

14.
董士涛 《活力》2011,(14):99-99
作为一个新生的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已经十多年了。期间,民生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变化寻求发展。但是民生新闻的概念至今仍然比较模糊。更没有确定的形态和确定的范围。从业者仅仅依靠自己对于民生类新闻的理解,参照社会上一些约定俗成的样式进行制作。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看似相同的民生类节目。那么民生类节目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王滨生 《活力》2010,(8):290-290
进入新世纪.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新一轮浪潮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经过十年的发展.各大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收视率。回顾这十年民生新闻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突与融合中找到了自身生存的空间,成为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的主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迄今为止,人们仍然对民生新闻无法进行确切的定义,但是民生这一理念已经深入新闻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发展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多种多样性等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的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来谈下民生新闻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有关民生新闻讨论的深入,人们对它的思考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本文对基层民生新闻报道重点要抓住“大情大理”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创办了一档全新的栏目--《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开端之作,不但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还引发了电视界的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本论文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认真梳理民生新闻兴起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详细论述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分四个章节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民生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萍 《活力》2010,(2):117-118
民生新闻采访是地方电视台记者经常需要进行采访和报道工作,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很好地提高电视台民生新闻采访质量,从而有效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