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彦玲 《活力》2011,(12):221-221
新闻写作,是一种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社会变动,传播新闻信息的写作活动,有着鲜明的目的性,明显的综合性,严格的真实性,强烈的现实性,“真”、“快”是它的基本价值。当今中国,新闻的传播频率越来高,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假新闻屡屡发生,屡禁不止,这...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品牌形象传播模式局限于广告、促销等形式,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往往表现出麻木和抵触。因为,进人体验消费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来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和精神享受。消费者关注的不再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是“你怎样让我开心”。  相似文献   

3.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传播知识最有力的方法是什么?实践证明,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管理者来说,讲故事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意识到: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传播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能让企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对于营销来说,这是一个消费者“注意力”、“信任感”和“时间”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任何广告运动或营销活动,要引起目标客户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其神经,越来越考验营销传播发起者和执行者的创意和心思。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生媒介的兴起,基于“新的广告形式”、“新的创意表现”的营销(传播)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品牌传播作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培养消费忠诚度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青睐和重视。基于高速公路服务品牌的特殊性和品牌外部传播的重要性,本文以“春雨”服务品牌为例,对收费站服务品牌外部传播进行分析总结,致力于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品牌整合传播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骆越文化是广西宝贵的民族文化,由于其文化传播方式单一有限,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发扬。文章在骆越文化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它的传播方式与传承策略进行研究,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及其环境造就的视觉传播样式、新媒体艺术所产生的效果,对这种珍贵的民间文化进行视觉化传播,使传播形式多样化,扩大“骆越文化”的文化普及性,使民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杨元利 《活力》2009,(10):112-112
在当今全球信息快速传播时代,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媒体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伙伴之一,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政府与媒体有效合作方面,政府需要调整对媒体角色的认识.即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平台”,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知情权。  相似文献   

8.
数量庞大的“体制内媒体”陆续开始余业化运作,对传媒这个特殊的行业,以及许多信奉“营销就是传播”的企业,会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广告历史悠久,是世界广告的发源地。从早期丰富而生动的“实物广告”、“口头广告”、“音响广告”到后来制作精美的印刷广告、电子广告等等,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传播介质的改进,广告形式几经变迁,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广告形式的变迁并不呈“替代性”,而是一种“累积性”模式:即使在规模效果都远不能普及的现代广告的面前,传统广告尤其是口头广告、音响广告仍然拥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亲和力。在强调人性化、交互式传播的今天,这些传统的广告形式正被赋予现代化的包装,日益复兴。如此,了解一些中国传统广告,便体现出了其深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网络空间业已成为主权国家赖以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成为主权闲家在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新空间——即所旧“第四空间”,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即所谓“第四种媒体”。  相似文献   

11.
品牌传播的围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核心层面。没有品牌就失去了开拓市场的通行证。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品牌这个通行证畅行无阻,需要执行一套系统的传播策略。传播对品牌力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要使品牌的信息进入大众的心智,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传播媒介。传播是由传播者、媒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构成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充满竞争和反馈。在现代传播日益发达所形成的“传播过多”的社会中,人们再也不能企望接受所有信息,而是“逐渐学会了有选择地记取、接受,即只接受那些对他们有用或吸引他们、满足他们需要的信息”。因此,在传播中塑造品牌力就必须考虑到如何才能吸引、打动品牌的目标消费者,考虑如何在传播中体现出能满足更大需求的价值。此外,传播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随时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外界环境通常会对传播过程产生制约、干扰,从而影响传播的进行。成功的传播策略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品牌传播活动已经成为市场营销中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传播是企业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第一道门槛,是打开消费者心灵,取得消费者认同的第一把钥匙。然而,一些人往往把品牌传播简单看作是“花大钱,作广告”,实际上并非如此。从娃哈哈品牌的成功传播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传播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千头万绪,怎一个“钱”字了得!  相似文献   

13.
程英华 《活力》2014,(12):98-98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许多传播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关于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等等。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效果理论会产生什么新情况?现就传播效果理论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韩业宏  于靖 《活力》2005,(7):221-221
当代新闻传播进入图像传播时代,“带你走进新闻现场”的新闻呈现方式已经成为不仅是具有影像优势的电视传媒全力追求的境界,而且报纸等平面媒体也纷纷提出“读图”理念,扩大视觉新闻版面、提高图片编辑水平,营造可以使人“一见钟情”的魅力,在争夺受众有限的“初始注意力”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于是,在讲究视觉冲击力的阅读需求下,新闻组照脱颖而出,以其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回放“新闻进程”,具有强烈现场感的特色,受到报纸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整合营销传播的成功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和传播方法。整合营销传播(IMC)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提出,舒尔茨教授对整合营销传播下过如此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包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营销沟通观念,它通过对不同的沟通形式,如一般性广告、包装等的战略地位作出估计,并对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将这些形式结合起来,以提供明确、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事实证明,包装作为营销传播中的重要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在营销传播中,产品包装是企业营销活动中真正的“终端”,因为它是厂商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地方,是能诱发消费者“掏钱”的地方。包装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适当的包装能使消费者产生“六感”:(1)新鲜感。包装应力求新颖别致,不流俗模仿,使人耳目一新。(2)高贵感。贵重商品或礼品包装应华丽高雅,并与产品身价一致,切忌名不符实。(3)便利感。包装应便利消费者选择和使用,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要有不同的规格和份量。(4)艺术感。包装设计应力求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5)直观感。挑选性强的产品应使消费者透过包装看到花色、款式、质地等特点。(6)信任感。包装的形状、尺寸等应符合产品实际,使购买者不至于产生误解,并且还应在包装上注明产品成分、使用方法、份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限等。要使包装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发挥作用,根据以上原理,对包装的形状、色彩、文字与其他传播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经济。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来临,我国经济越来深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进程,“新经理”的特点越来越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之中,受“新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理财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就“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财新关系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一、过度信息产生的信息传播与加工原因企业市场营销与品牌竞争所面对的网络与不确定环境,即21世纪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泛信息时代的市场环境,周建波把其界定为过度信息市场环境“,过度信息”为:“买方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使得信息处于知识化、激活化、资本化、智慧化和竞争化、虚泛化、过量化、过剩化的状态,导致了信息生成、传播和繁殖的过度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凌平 《经营者》2005,(5):110-110
在中国酒业整合传播方面,金六福已走到了同行的前列。如今,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金六福的“福文化”正在中国大地上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党史是政治信息有效落实、文化生态延展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党史传播是校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校企党史传播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发现校企党史传播目前存在传播者专业度不够、传播内容缺乏创新、传播渠道匮乏、传播受众积极性不高和传播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党史+”思政育人模式,以党史教育内容为核心,发散式架构“党史+‘大思政’格局”“党史+文化传播”“党史+沉浸式体验”三大创新方向,深入挖掘可采用、可实施的路径,以提升校企党史教育的传播效果,引导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