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7):60-62
在葡萄酒的消费淡季,我们却惊奇和欣喜的看到东北葡萄酒企业的大力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积蓄力量的东北正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卷土重来,寻求市场的重新布局,其中唱主角的就是东北山葡萄酒的两大代表性企业:通化股份和长白山。 新华联重组通化股份,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架构分布初露端倪,喜庆红和喜庆干红在婚宴市场酝酿红色风暴,超级爽口的绿色旋风为今夏带来一丝凉意,“红与绿”主题促销活动掀起了通化股份夏季推广的帷幕;长白山酒业梅河、蛟河基地的分立、高端冰山葡萄酒的上市、新的招商思路和营销策略的出台,印证了长白山总裁张传海的那句话:“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 此次山葡萄酒两大龙头企业再度发力,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别。从产品线来看,两家企业都保留了山葡萄酒产品,但在此基础上,通化股份推出了1959国宴用酒、高级干红2000等中高档产品,长白山推出了洋姑娘、五味子、窖藏系列干红,而且两家企业都运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出了冰酒。从营销模式来看,通化股份的“红与绿”促销,长白山发力政务、商务用酒以及红酒俱乐部营销,都为山葡萄酒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山葡萄酒企业爆发能否启动市场的新纪元,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5,(20):26-27
据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对葡萄酒的需求,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由于自身难以克服的渠道绝症限制了传统营销模式,葡萄酒诸侯纷纷向高端寻求突破;关税下调,大量进口葡萄酒集结中国,盘踞高端市场虎视群雄。一时间,高端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高端酒市场成了中洋对决、国内品牌对决的主战场,抢得高端酒,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那么,高端市场将引发怎样一场鏖战?高端市场在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现阶段的价值与地位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华糖商情》2003,(50):21-21
在连续几年的全国市场调查中,沙城长城的葡萄酒被列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品牌知名度、质量美誉度、服务满意度、未来首选品牌四项指标综合第一名”的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除了后台的精心生产,还有一线的全力推广。如果说生产是基础、那么销售就是关键,如果没有精良的销售队伍和前瞻的营销策略,产品不但难以打开市场,企业反而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出高端葡萄酒产品,打入高端市场是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一个可行的选择。目前,人们对高端葡萄酒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大多数人认为高端葡萄酒产品是高价位、高利润、依赖广告宣传的产品。我国国产高端葡萄酒营销水平落后,企业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品牌营销大众化,企业资源不配套。高端葡萄酒企业可采用概念营销、定制营销、文化营销、口碑营销、子品牌和副品牌营销等策略,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克亮 《糖烟酒周刊》2004,(50):A040-A041
中国葡萄酒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因此,外来资本也好,进口葡萄酒也好,纷纷涉足国内葡萄酒业,想在这个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但是纵观国内葡萄酒企业,老套的做法、落后的营销严重阻碍了葡萄酒业的发展。用“日暮西山”的做法来操作“朝阳产业”,必然要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6.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3):30-30
在结束了对江西葡萄酒市场的调查之后,这一站我们来到了东北,来感受一下“北国风光”。东北是我国山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也是低价酒的一个大本营。吉林的长白山地区是野生山葡萄的主产区,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东北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吉林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00余家,占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东北葡萄酒市场形成了以吉林为中心,辐射黑、辽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30日,白酒巨鳄茅台正式进军葡萄酒行业,组建了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在当时外行业资本纷纷进入葡萄酒业的大背景下,茅台这一成功的白酒企业将会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到底白酒的成功运作经验能否复制到葡萄酒上来;昌黎茅台葡萄酒厂能否为茅台集团带来他们所预想的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4):84-85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葡萄酒企业争夺的重点地区,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早形成的葡萄酒饮用氛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战略核心市场,诸多地级市的葡萄酒消费量也相当可观。近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升温,浙江市场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3):34-35
金剑营销被评为“学习型企业”;省内开花省外香,叙府酒迎春促销好戏连台;佳节送华东庄园葡萄酒 礼重情谊浓;第二届豫酒复兴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3):90-91
近期常有读者朋友给本刊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进口葡萄酒的相关事宜,2006年,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到了14%,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商引进进口产品。一个走进来,一个走出去,彼此对对方的世界都是向往而又不熟悉的。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此系列专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士针对中国酒商在选择合作伙伴、进出口产品等实际操作环节上的常见问题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邓慧 《糖烟酒周刊》2007,(13):58-59
2004年,华东葡萄酒在青岛市场实现了1.2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列全国葡萄酒行业第五名;2005年,华东葡萄酒开始稳步向省外拓展,当年实现在山东市场(青岛外)实现300%的增长;2006年.华东公司再下一城,成功复出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葡萄酒厂,并将青岛市场的干白占有率提升到了50%以上。对此,首届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其总经理张正欣营销成就奖,而其在青岛对干白产品的运作案例也被评为经典案例奖。本刊记者在颁奖典礼后,现场采访了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红梅女士。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4,(45):22-23
成都是一个充满了诱惑与竞争的城市,其葡萄酒的年消费量居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成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令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暗喜,将其定为主要的销售区域。记者近日对成都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这个能够将千吨万吨的葡萄酒尽情挥洒的天府花园,以长城品牌为主导,蕴涵着无尽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提出了两个等式的营销思路。一个等式是酒业和药业发展并重,另外一个等式是葡萄酒和保健酒并重,同时不断培育白兰地和香槟酒市场,张裕希望新的营销思路能够成为市场快速发展的引擎。张裕生产白兰地、保健酒和香槟酒多年,但是将这几个酒种提到和葡萄酒一样的高度来强调,这在张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保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29-130
通过分析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品牌分布现状,揭示了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东强西弱"的分割局面;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剖析,提出我国葡萄酒企业只有重视品牌营销和运用合理的科学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32):102-103
2006年国内葡萄酒市场销量已经超过129亿元,增长比例高达25%.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放眼世界,在国际上葡萄酒普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引得各国葡萄酒商关注,进口酒与国产葡萄酒的交锋已经开始。对比进口酒,国内葡萄酒还是在营销思路、营销文化、渠道理念和市场推广方面远远落后,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是国产葡萄酒发展的真正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企业的营销成本也在逐渐上升。然而在飙升的营销费用面前,你的营销开支究竟有多少是属于有的放矢,能够切实影响或者加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尤其是当营销人员面对经过进一步细分的红酒市场,就更需要在着手营销预算与制定营销策略之前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7,(6):24-27
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最近几年高端葡酒市场的空前活跃,正不断吸引着行业相关人士的眼球。 2007年1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中国新富来说,进口葡萄酒成为必需品》,文章的主题是“中国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新富人群刺激了不同种类奢侈品的消费,随着葡萄酒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品葡萄酒,公司的高管们开始询问如何建造私人酒窖。”高端葡萄酒的消费量必然随着人群和需求的扩张而锐增,谁抓住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谁将是未来的胜者。 相对于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葡酒骨干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出了迎合需求和引导需求的各种极富创意性的动作。无论是个性化定制、包厢策略的营销推广,还是蜂拥而出的各种概念,都成为了高端葡酒市场的一道灿烂的风景。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高端葡酒的发展是企业策略调整的产物。 市场在扩大,品牌在增加。探讨到底是市场扩大成就了高端葡酒品牌,还是葡酒企业的众多高端品牌引导催生了高端市场的扩容,就像探讨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永远没有答案。因为葡酒行业一直是一个需求增长和引导消费相互作用的行业。 当高端葡酒在辩证中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高端葡酒的兴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高端葡酒市场的高度活跃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高端葡酒的发展能否引导葡酒行业走向一个更成熟的新阶段?让我们共同走进市场,走近行业,去寻找真正的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20):61-61
张裕是国内葡萄酒企业中的一个“另类”。在市场运作方面,张裕坚持自己的三级营销体系,有意识地规避超级经销商。业内人士分析,张裕的这种营销策略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还带有一点老国企的色彩,但这种完整而严谨的销售体系,使得张裕成为渠道网络最为稳定也最为安全的葡萄酒企业。  相似文献   

19.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8):74-75
浙江葡萄酒市场的年消费量超过10亿元(以厂价计),作为葡萄酒主销区之一.历来是众企业必争之地。但要想在已经形成了王朝、成龙等强势品牌的地盘上打开缺口,绝非易事。华东葡萄酒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强势品牌.仅在青岛一个地区就可实现超亿元销售额,令其位列囤内葡萄酒企业前十强。2005年,华东葡萄酒提出了分步骤实施的“全国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罗刚 《糖烟酒周刊》2005,(39):58-59
近两年。国内市场上冰酒渐热。冰酒热体现为两方面:一是生产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冰酒的生产阵营中,不少企业还将冰酒作为了自己的主业,比如辽宁的亚洲红、甘肃的莫高和祁连;二是炒作热,媒体上关于冰酒的报道连篇累牍,五花八门。但是,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媒体,几个关键的问题都没有回答清楚。首要的问题为“冰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由此又引申出了推广冰酒必须要明晰的两个问题——“冰酒的核心消费者是谁”?“基于某种核心价值,冰酒要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方式”?为此,本刊编辑部专门邀请到营销专家、葡萄酒行业专业人士、生产企业的老总,共同对中国冰酒的发展方式做出建设性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