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双 《北方经贸》2013,(10):12+14
2007美国次贷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萧条,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国家相继追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通胀的措施,但是成效仍不明显,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快速上扬,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此,应探讨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应对量化宽松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追求货币政策的透明化,这一制度选择已成为央行实践的重要现象,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为对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传统VA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PTVP-SV-FAVAR模型:首先,设定概率时变的斜率系数以刻画转轨经济体中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的时变性;其次,引入随机波动率以捕捉经济结构冲击波动的时变性;最后,通过扩展因子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包含经济系统的完整信息。实证结果发现:(1)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在1998-2006年期间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而在2007-2011年期间提高了通货膨胀水平;(2)货币政策透明化增强了通货膨胀持续性;(3)货币政策透明化在短期内降低产出增长,长期则是提高产出增长;(4)货币政策透明化有利于产出增长的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的波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恶化效应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增强时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退出预示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验证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其退出过程中将会造成国内通胀的波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推测美国退出"零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将引起该国失业率的上升,但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加息预期强烈,一旦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彻底退出,势必影响国内的通胀水平,央行应适时推出相应的货币政策,维持国内物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8,(11):16-18
伴随着油价、金价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开始露出滞胀的苗头,欧元区经济和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巨大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并预期全球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国际分析评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噩梦”死灰复燃,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始于21世纪初的“低物价时代”将落下帷幕,“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但通货膨胀威胁尚未解除。美联储仍在继续升息。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趋于放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将逐渐转向相机抉择。此轮加息进程已接近尾声。尽管近期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但不断攀升的财政贸易双高赤字仍在困扰美国经济,从长期看有可能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摆脱了系统性风险带来的经济冻结,开始走上复苏之路。展望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要确定增长,亟待新的动量;中国经济将回归终端需求;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由美国转向中国;产能过剩无碍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的同时,CPI与PPI也随之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本文主要就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表现特点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胀预期减弱.PPI向CPI传导能力弱于预期,全球经济将持续放缓等因素表明中国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已经比年初减弱。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长下滑和资产市场进一步下行调整的风险在增大。往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可考虑于以适度放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可考虑放缓,企业融资渠道也应该拓宽。  相似文献   

9.
<正>对通货膨胀的准确而快速的预测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个基础,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操作存在的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使得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事后的控制容易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为将通货膨胀消除于萌发阶段,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中央银行迫切需要找到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小型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芳  毛彦军 《财贸研究》2011,22(3):95-102,110
在经典的小型开放经济框架内,植入一个现金预留(CIA)模型,研究多重冲击下小型开放经济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问题,结果显示:汇率波动、货币流通速度冲击、财政冲击以及家庭消费冲击等通过成本渠道对物价和产出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在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制定货币政策时,货币当局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货币政策调控不仅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做出反应,而且对汇率波动和上述冲击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外,为营造有利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外汇市场应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初微 《现代商业》2008,(8):14-15
通货膨胀问题天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也快速增长,这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本文认为此轮通货膨胀只是结构性的,物价的全面上涨尚未到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立即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相搭配的方法防范全面通货膨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三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在水平值和波动率上的“双重稳定”,既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还要防止产出和通胀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为此,文章使用了局部投影方法和VAR模型方法计算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函数,以此刻画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率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水平值上的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而提升通胀波动的冲击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率和通胀波动率的双重稳定功能。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以此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溶溶  孙丹 《中国海关》2012,(11):82-84
美联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改善中国的外需环境,但从中长期看却有着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球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入手说明股票价格市场稳定的重要性,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相互关系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货币资金的流动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货币政策绕开实体经济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的制订及实施应适当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建议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和上市公司质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价格的膨胀与波动频频引发金融危机并造成经济的大规模衰退,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的波动进行干预成为日益关注的理论问题,而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是这一问题的重要节点。本文基于美国1871~2009年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对整个时期和特定历史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存在着不显著性和不稳定性,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应采取关注,而不是盯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探究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作出反应的经济效应对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效控制房价波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了一个包括消费品生产部门、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房价波动的动因以及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传递机制。研究表明,央行在决定它的货币政策时把住房价格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显著降低房价的波动,同时通过借贷约束和成本渠道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会降低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2009,(46):52-53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复苏。无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关于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阮也在不断加深。不少经济学家呼口于,货币政策是时候转向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继续?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是非常重要的两大经济要素。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超发而引起的商品价格上涨的现象。按照通货膨胀的定义,其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所周知,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国内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央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四万亿救市计划。虽然四万亿救市计划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也造成了中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中央银行制定更为合理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态势 2006年一季度以来,石油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高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得到加强,但世界经济仅仅受到有限的影响,实质经济继续保持活跃,全球经济总体增长仍保持强劲。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继续取得高增长,可能使世界经济实现2004年以来的又一个周期性扩张高点。同时,世界经济也在酝酿新的拐点,主要根源是全球性通货膨胀近期快速上升,美联储、欧洲央行、土耳其、南非、印度和韩国央行等几乎同步做出了紧缩货币的决策,美、欧、亚股市均告下跌。这表明,金融市场开始担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世界经济面临走下坡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了解国际油价冲击下的通胀风险,分别以国际原油价格、PPI和CPI为门槛变量,使用门槛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PPI和CPI的冲击。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的PPI和CPI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和方向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PPI和CPI所处的门槛区间。当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不同水平时,国际油价冲击造成的影响各有不同。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国际油价冲击对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较小。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但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总是大于下跌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