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论兰克史学     
19世纪德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开创了兰克史学。兰克史学主张还原真正的历史,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撰写历史,同时,兰克把其政治观念、宗教观念也融入其中,倡导民族主义,鼓吹君主制,强调政治外交史,精英史学。兰克史学以"如实直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习明纳尔"的教学方式,鼓舞了一代历史研究者为之奋斗,深刻影响着西方史学,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的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南唐书》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的正统之辩、以史为鉴的精神,也保持了实录、经世致用的治史观,其史评的独到之处也在书中多有体现。虽然该书也存在体例残缺、文教观念矛盾的缺憾,但仍被历代学者视为研究南唐史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是我国唐代新兴的一种文体,本文从唐传奇的史学渊源、史学氛围、史学表现等方面阐述了唐传奇是正史的多途发展中走向民间的一种形式,是通俗史学的初始阶段。唐传奇以"奇"为目标,有很多虚构和艺术成分,但从发展流变过程中,我们感到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历史体裁、历史内容均在传奇中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李君 《黑河学刊》2010,(10):87-88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研究也形成了有力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们必须冷静地处理和分析,既要看到它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将后现代史学和中国史学研究完全对立是不对的,二者可以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福格尔和诺思这两位长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的美国学者,以表彰他们倡导新经济史学,为实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再统一所作出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经济史学兴起至今已近40年。从新经济史学成长历程不难看出,经济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史学的研究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笔者在这里选择了历史上的孔子和修昔底德各代表的东西方史学思想,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史学研究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7.
方同义 《宁波经济》2005,(11):43-47
史学是浙东学术的重大主题之一。浙东史学由汉唐开其端,从宋至清形成了深长悠久的传统,尤其是清代浙东史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浙东史学具有自己的较为一贯的特点与风格,这些特点和风格表现在“史学以经世”、“六经皆史”、“言性命之理必究于史”等一系列理论命题之中。本文对浙东史学的内涵、演变、风格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危机"论,笔者尝试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从挑战中发现机遇,化危机为契机:中国具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推动史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思想解放与创新;各种范式的研究,有利于为我国改革事业提供经验和教训;各种范式的研究,同样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的思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有利于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9.
邵鹏 《改革与开放》2016,(13):90-92
西方文明面临的危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等,是文化形态史学在20世纪初兴起的重要原因.文化形态史学提出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在提出问题的角度、立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是超越了“科学主义”史学,赋予历史研究新的意义,推动了西方史学的理论转型.  相似文献   

10.
田崇军  谢维松 《魅力中国》2010,(32):294-294
传统的中学历史课程是严格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这是一种科学的,重要的史学理论,也是我们应当坚持运用的基本史观,但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我们也同时应当运用多样的史观来看待,分析,学习历史。其中,大历史观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切入视角,完全可以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一种补充史观。  相似文献   

11.
“庙堂文化”的失落与“通俗文化”的“走红”所带来的史学外部文化环境的改变,为另一种史学新事物--影视史学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该文为此现象揭秘,并阐述了利用这一现象加强历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德国人文主义开始时,宗教改革已拉开帷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将宗教问题放到意识形态领域首位,促使德国史学中的宗教气氛日益活跃.由此拉开宗教改革派和反宗教改革派以著史作为利剑进行的攻击战.  相似文献   

13.
杨雪冰 《魅力中国》2013,(29):308-308
所谓“新史观”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史学界流行起来的一些新的史学范式。它主要是相对于“革命史观”而言的。人们研究历史的角度不再单纯地从“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以及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来架构历史,而是从文明演进、现代化进程、整体世界的发展等角度来构架历史体系。用历史的多棱镜去观察、评价历史现象,更有利于接近客观公正和真实,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新史观”成为现在高中教学和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有必要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庙堂文化”的失落与“通俗文化”的“走红”所带来的史学外部文化环境的改变,为另一种史学新事物——影视史学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该文为此现象揭秘,并阐述了利用这一现象加强历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经世致用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清代,这种思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了清代学术的发展,引发了对学术价值问题的争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总结了乾嘉时期史学经世思想的弊端,倡导史学应结合社会实际,从而达到明道经世的目的,在清代史学的经世思潮中可称为清代史学经世思想嬗变之作。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派"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承继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尚力主义思潮及吸收近代西方文化观念,以关注人类文化命运并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及其走向为宗旨的学术集合体.其在史学革命和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本文拟就其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反思,寻求其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史学流派,其总体史研究、跨学科研究和问题史学的观点对世界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改变了过去史学研究的狭小范围和闭塞的研究方法,对于史学研究而言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可以促进研究领域和方法的拓展与深化。若遵循全面历史的研究方向与原则,年鉴学派自身的发展过程亦可以看作是史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陕西典藏古籍的史学价值进行论述,认为:陕西典藏古籍积累了广博的史料,丰富了史学内容,深化了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新史学是相对于19世纪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而言的.整个20世纪上半叶是新旧史学斗争、抗衡、交替时期,20世纪50年代,新史学取代了传统的旧史学.新史学强调把历史研究扩大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分析、解释,主张打破学科界线,提倡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史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笔者重新回顾学术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原因的研究成果,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形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