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组织内公共品供给需要其成员的自愿投入。本文建立了组织内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行为模型,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组织内成员的供给决策。研究表明,组织内成员公共品自愿供给数量不仅随着成员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会受到公共品自愿供给弹性系数和其他投资供给弹性系数的不同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以下建议: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合理控制收入差距,设立最低公共品供给数量来促进组织内成员增加公共品自愿供给。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7):12-1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 ,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 ,其原因即在于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违背了公共品供给的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最优原则。我国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来优化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对公共品的供给,一般有公共部门来提供。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并没有完全承担起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而且,财政分权的出现,使得地万政府的支出偏好出现“重建设,轻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财政能力和公共品支出的不对称,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国际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均等化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排在前十名的大多是中部和东部地区,而排在居后位置的大多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财力与农村公共品的支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对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走农业联社、集体农庄化的道路;有针对性的加大政府对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关乎社会整体的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文章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品供给失效的主要表现,并对改进公共物品供给公平与效率提出了一些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8.
韩建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1):5-7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方面基础建设类公共品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又与中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式改革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有关。解决以上问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变革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来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7)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共品资源配置的横向制度安排以政府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财政不断退出竞争性领域和私人品供给市场,巩固和加强其公共品的供给职能。分税制的实行和财政分权的进行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独立的地位和自主预算权,但是地方政府并非地方公共品唯一有效的供给主体,私人部门和投资在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