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为背景,以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利益诉求为目标,基于区域品牌发展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区域资源、利益诉求、共建意愿与共建行为,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问题。优越的区域资源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基础与出发点;利益诉求的实现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原动力;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建设主体不同的品牌协同共建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协同共建能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品牌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与品牌效应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重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驱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内在机制及外在联系,以期为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爱香 《企业经济》2008,(5):134-137
产业品牌化与品牌产业化之间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是发展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嘉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几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的道路还很长。本文阐述嘉兴产业集群及产业品牌化现状,提出了通过创建和注册集体商标、区域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多方配合,不懈努力,有效推动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等对策,不断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以供其他地方发展经济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集群市场营销模式包括区域品牌模式、渠道共享模式、联合促销模式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的市场营销取得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不足,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共建区域品牌、促进销售渠道共享、实施联合促销,并提升企业实力、注重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4.
核心企业单独创新风险性大、技术成本高、市场不确定性强,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成为其维护市场地位、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选择。本文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技术创新需求,从技术突破、跨区域、跨行业、同行业、信息化、价值链视角,设计了六种多核心企业间协同创新模式: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组建研发联盟、跨区域强强联合、跨行业技术协同、同行业技术协同、信息网络协同平台建设、价值链一体化,全面概述了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多核心企业间协同模式。最后,结合多核心企业间协同案例,实证检验了这六类模式的具体适用情境,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品牌建设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军  苏琴 《价值工程》2010,29(19):1-2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产物,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前内蒙古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具有区域特色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本文结合内蒙古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品牌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协同治理70年历程的基础上,从协同理念、协同主体、协同对象和协同路径等维度,对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等三类国土空间的协同治理过程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和土地增长模式的研判,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使命出发,分别从区域国土空间功能重构、区域基础设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等角度,提出未来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贾可 《经营者》2011,(11):112-117
在合资自主眼看着一哄而上的所谓后合资时代,必须深层次地研究和阐述合资自主品牌建设模式的得失利弊和对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的方法,分析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经验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状况,试图研究探讨出适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发展的模式,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促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健康发展.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完善汽车金融相关配套措施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国烟草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取向以及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配送中心的必要性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浙江嘉兴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优良选址地,并对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烟草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取向以及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配送中心的必要性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浙江嘉兴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优良选址地,并对建设长三角区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上汽自主品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和发展速度的挑战,从创建"宅捷修"服务品牌着手,从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着眼,以用户满意百分百工程为载体,全力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从而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竞争力,谋求自主品牌的成功突围。上汽自主品牌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中国汽车发展形态来说,服务文化和品牌的竞争是继质量、成本、技术之后的新一轮竞争。从外部竞争环境看,自主品牌必须强化服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开始大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OEM模式参与国际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原有的大量品牌消失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也难以实现破局。本文分析了自主品牌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并研究了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自主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价值链普遍表现为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索分析中国自主品牌未能实现国际化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合适的对策,探索了中国品牌发展的现状,从品牌发展的区域特点到品牌发展中的问题着手,寻找存在自主品牌“国内化陷阱”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品牌生态环境、品牌差异化、电商潮流、文化品牌、生产基地国际化等分析中国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4.
俞燕 《价值工程》2019,38(35):78-80
以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三类典型企业为例,立足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对中小微企业品牌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结合案例剖析了区域品牌影响下企业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改善集群品牌建设环境;建立集群企业品牌共享联盟,提高中小企业的隐性品牌竞争力;不同类型企业应选择差异化品牌发展模式等促进中小微企业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时机日趋成熟,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面对难得的机遇,浙江要自主创新,加快把物联网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高端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建设以杭州为核心、嘉兴和温州两翼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立足制造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增强商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时机日熟,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面对难得的机遇,浙江要自主创新,加快把物联网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高端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建设以杭州为核心、嘉兴和温州两翼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立足制造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增强商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OEM的功用发现,我国的家电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这种贴牌模式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通过我国家电企业OEM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在现阶段,我国的家电企业应该从OEM向OBM过渡,建设自己的品牌。文章分析了建设自有品牌的一些障碍和问题,最后提出:我国的家电企业应继续利用原有OEM模式下的一些经验,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个层面建设自己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OEM的功用发现,我国的家电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这种贴牌模式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通过我国家电企业OEM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在现阶段,我国的家电企业应该从OEM向OBM过渡,建设自己的品牌。文章分析了建设自有品牌的一些障碍和问题,最后提出:我国的家电企业应继续利用原有OEM模式下的一些经验,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个层面建设自己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9.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内消费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目前还存在驰名世界的自主品牌相对较少,经济实力与品牌实力不对等;出口贸易仍以贴牌为主,"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自主品牌价值和科技含量偏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企业资源相对欠缺和核心能力不强;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困境与障碍。新时代下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的质量、创新、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积极作用,建设"品牌强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4,(11):17-20
物流企业品牌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获取市场,推动区域行业快速发展。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对江西省37家物流企业的生态位维度、宽度、重叠度和密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物流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存在部分同质化现象,品牌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强。据此,提出生态位压缩、扩展、移动、协同进化的竞争策略和规范企业品牌建设管理机制、培养企业员工品牌意识、设定合理的品牌建设目标、基于市场导向的品牌定位、构建多渠道的品牌推广、加强人才培养的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