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延军 《农业经济》2007,(12):34-35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刚出台,国家电网公司就及时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就是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推进城乡同网同价,改进农村供电服务,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农网、统一品牌服务、惠及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2.
“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鲜明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使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就是更快更好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没有生产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整合力量,抓住关键,强力推进。一、狠抓“121”强龙工程实施,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121强龙工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牵动工程,针对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是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河北计划投资1,861.3159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7年9月,河北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目前河北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颇具成效。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现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村经济》2006,(6):33-35
西畴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三措并举”加大试点工作,努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与“粮食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粮食行业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寻找粮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在大力推进“粮食银行”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信息瞭望     
宏观经济■国务院发布2007年“一号文件”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也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 《农村经济》2006,(5):57-60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2月21日授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共32条,分8部分,约12000字。包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是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当前,在全省范围内要贯彻省委关于云南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二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需要有一批好的“领头雁”。当前,要积极培育“四种人”引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三农”工作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为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理解,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六个不动摇”:一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微观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省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一谋划和部署,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8.
一、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党中央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全方位开好局起好步,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按照中央从广大农民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5月22日我们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行,8月1日在全省全面开通。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是推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之举;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基本路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政策的目标和政策选择,也是各地抓“三农”工作的一个总的方向和目标。农民增收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  相似文献   

20.
王献凯 《农村经济》2006,(9):120-121
本文通过对广元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和重大举措,并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