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坐瓜节位的选择选择坐瓜节位的一般原则是:保护地栽培的西瓜,坐瓜节位可低些;春季露地栽培的,坐瓜节位应高些;夏季西瓜坐瓜节位可低些。早熟品种坐瓜节位低,晚熟品种坐瓜节位应高些。一般早熟品种在主蔓第12~15节留瓜为好,也就是第2雌花;中晚熟品种在主蔓20~25节留瓜,一般为第2或第3朵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7,(2):35-35,36
一、丰乐旭龙 该品种由合肥丰乐各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为国审菜2002018。 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全生育期90天,果实发育期30天,植株长势稳健,高抗枯萎病,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30,花皮底色较深,外观光有蜡质,皮厚1厘米,果肉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12.5%,一般单瓜重4-5公斤。  相似文献   

3.
西瓜坐瓜率低是影响西瓜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认真分析坐瓜率低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促进西瓜高产。一、坐瓜率低的原因1、营养生长过旺或过弱:西瓜生长期间,因氮肥施用过量造成管理不善,会造成营养生长或生殖生长不协调,茎叶生产消耗养份过大,导致花、果因氧分供应不足而脱落;营养生长过弱,植株矮小,光合产物积累少,从而导致落花瓜。2、光照不足:西瓜是需光性强的作物。因此光照不足时,会造成西瓜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势弱,进而引起化瓜。3、水分不足:开花结果期,因水份不足,使花粉萌发率低,受精过…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14,(7):41-41
近日,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正式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等单位选育的两个西瓜品种更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原西瓜品种“羞月”于201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瓜201101),因其与2010年通过北京市审定的由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西瓜品种“羞月”(审定编号:京审瓜2010002)同名,根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有关规定,经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申请,现更名为“淮蜜1号”,原审定编号不变。  相似文献   

5.
戴铁生 《农家之友》2004,(11):25-25
高锰酸钾对瓜菜类的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甚至优于某些防治上述病害的对口农药,且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是生产无公害瓜菜防治病害的首选良药。1.防治瓜菜枯萎病在西瓜播种以前,以高锰酸钾500~800倍液全面喷土壤,或在西瓜幼苗和伸蔓期以高锰酸钾500~800倍液灌溉,每次每株约灌250毫升,可将枯萎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以下西瓜枯萎病始期,立即以高锰酸钾500~800倍液灌根,治愈率达80%~90%。防治苦瓜枯萎病,可在苦瓜枯萎病始期,以高锰酸钾500倍液灌根,枯萎病死株率会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6.
一忌单一施用大量氮肥西瓜施肥最讲究氮、磷、钾配合,如果单一施用大量氮肥,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坐瓜及果实发育。根据研究,西瓜坐瓜前以氮素营养为主,坐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氮、钾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0,(11):59-59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09)03]推广品种 一、品种简介 JSW09-1 早熟小型黄肉西瓜品种,果实发育期26-28天,植株生长势中等,中抗炭疽病,较耐枯萎病。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5—7节,以后每隔5—6节再现雌花,坐果率高,果实圆形,果皮厚0.2厘米,单瓜重1.5~20公斤,中心折光糖13%,糖度梯度小,肉质酥脆,品质好,风味佳,纤维少。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4,(11):14-14
一、人工辅助授粉西瓜一般是雌雄同株异花,它的雌花和雄花通常都是单性花,需依靠昆虫传粉才能在自然条件下坐瓜,但在西瓜开花初期昆虫活动少,而且花期遇雨水花药会破裂而失去使雌花受精能力,故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是有效提高坐瓜率及坐瓜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掌握在适应节位坐瓜  相似文献   

9.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继泗棉1号、泗棉2号之后,新育成的抗病、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江苏省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同时推荐参加全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以盛产优质西瓜而著称,自2003年以来,农民开发生产的方形瓜、心形瓜、三白瓜等各种新、奇、特品种西瓜,成为夏季瓜市的新宠。这些西瓜采用特制模具生产,并通过配套管理技术,优化特形西瓜的品质,具有观赏性强、口感好、甜度高等特点而倍受市场青睐,效益是普通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间,在江苏省丹阳延陵镇大吕村的大棚里,统一种植的日本全能冠军品种西瓜进入膨大期,5月下旬就可上市。可从4月25日起,有瓜农发现许多西瓜尚未成熟就竞相炸裂,瓜裂裂令当地瓜农伤透脑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作物     
GK22(国家抗虫棉22号)是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单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由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原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选育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从“863”转基因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于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 产量表现 GK22号在1998、1999年全国抗虫棉联试中,亩产籽棉207.31kg、皮棉80.9kg,分别比对泗棉3号增产8.42%和1.44%。  相似文献   

13.
苏椒13号原名91号甜椒。该品种于1999年春季配组,2000年春季至2004年春季进行大棚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参加江苏省青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提前进入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椒13号。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地普遍种植的进口宝类、冠龙类等西瓜,品种严重退化,瓜个小,甜度低。而荆杂512高糖奶味西瓜供不应求。现向读者作一介绍:一、特征特性荆杂512奶味西瓜是我国著名西瓜专家郑祖兴先生应用特殊的生物遗传基因工程育成的高糖奶味西瓜新品种。开花后32天采收,全生育期100天左右。瓜椭圆形,瓜皮浅绿色并有14-16条齿状深绿条纹,极似金钟冠龙。瓜大、皮薄,单瓜重6-8公斤,最大15公斤以上。肉色大红,甘甜多汁,可食率高,不空心,不沙化。中心含糖量高达13-5度,比一般品种高2-3度,是目前最甜的西瓜品种…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经济》2010,(6):38-41
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7次会议审议,决定对210个我省省级审定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西瓜、辣椒品种实行退出,其中水稻97个,小麦36个。玉米14个,棉花21个,油菜16个,大豆17个,西瓜3个,辣椒6个。因篇幅有限,未全部刊登,需要相关信息的读者,可登陆中国惠农网查询。  相似文献   

16.
鲁黄瓜12号大棚栽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显著高于大棚现主栽品种长春密刺和新泰密刺,适宜于山东、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宁夏、新疆等地冬春大棚及春大棚种植。199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播种到始收约需70天。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较强,但不抗细菌性角斑病,可用链霉素和DT叶面喷液防治。植株高秧,主茎略细,叶片深绿,较厚,光合能力强。第一雌花节位平均3节,雌花节率60%,商品瓜长30厘米,瓜把2厘米一3厘米,单后商品瓜重150克一200克,横径3.5厘米一4厘米,肉厚而脆,心室…  相似文献   

17.
“晋西葫芦一号”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已于2001年3月16日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长势强,植株矮生,节间短,叶片深绿色,一般4-5节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且雌花多,瓜码密,一株可同时坐瓜3-4个。早熟性好,播种后40天即可收获250克的嫩瓜。嫩瓜长棒形,皮绿色,有细密白色斑点,光泽度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之友》2005,(7):10
近日,南宁市场上西瓜的价格比半月前涨了1倍,经常消费的西瓜品种“黑美人”、“无籽瓜”、“甜王瓜”、“薄皮两瓜”等半月前卖价是每公斤0.8元左右,而现在每公斤涨到了1.6元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9.
苏甘8号     
苏甘8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的甘蓝资源中分别通过基因重组系统选育和经过多代自交选育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作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9~2001年参加江苏省夏秋甘蓝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同时在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均获成功,2001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苏甘8号。经过江苏省江蔬种苗公司近几年的示范推广,得以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0.
西瓜是西北农村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近年来生产效益不太理想,根据对西北瓜区生产现状的调查,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单产较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西瓜为高产作物,产量高者亩产可达5000-6000公斤,而目前生产中普遍亩产仅2000-3000公斤。单产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缺肥少水西瓜为需肥较多的作物,但生产中普遍肥水欠缺,这样就使得西瓜的产量很难提高。2整枝不太理想由于目前栽培西瓜密度较大,大多采用单蔓整枝,有的整枝时将多余枝蔓全部掐除,使营养器官受限,不利于产量的提高。3适期不能坐瓜由于施肥不当或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