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和回购型两种形式,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属于资产业务,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则属于资金业务,应采取不同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11,(1):12-12
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近日,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督促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重要性日益上升,上市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不断扩展,未来将继续较快发展。"大投行"和"大资管"是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国务院决定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达4000亿元,存量余额达3000亿元,这对盘活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湖南省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各金融机构的影响,剖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完善相关管理政策、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培育市场主体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等角度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从存贷比约束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和演变问题。研究发现:其一,存贷比考核压力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负相关;其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同业业务监管模式导致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票据"买断+回购"业务导致同业代付业务兴起,进一步监管同业代付业务又催生了针对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的买入返售;其三,商业银行运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不仅推高了流动性风险,还加剧了经营风险。本文为银行同业业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经验支撑,还对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背景,介绍了信贷资产转让的四种主要业务模式,并结合监管部门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相关规定,提出信贷资产转让将来可能采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潜在的风险以及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实践始于2005年,呈现出一些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的特点。在额度管理和审批制下操作,以优质对公贷款为基础资产,通过较为简单透明的交易结构设立的过手型资产支持证券是目前试点中最为普遍的模式。此种模式具有审慎、标准化优点,但市场化程度和对投资者吸引力较为有限。近年来,以信贷资产出表为目的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快速增长,在监管套利和风险积聚的同时,亦反映了当前证券化试点运作方式和规模水平无法满足规模巨大的盘活存量需求的潜在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教训,我国资产证券化应在未来2-3年内逐步实现市场化、常规化发展;"疏堵结合",推进信贷流转阳光化逐步替代不规范的"类资产证券化";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特征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扩大和备案制的实施,2014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本文在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运作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并从银行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详细阐述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最后,本文结合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电脑》2009,(1):90-90
近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为银信理财合作涉及的信托产品及该信托产品项下财产运用对象等提供任何形式担保;信托公司投资于银行所持的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的,应当采取买断方式,且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回购。  相似文献   

10.
鹿寨县农行自恢复以来,经营的主体业务为存贷业务,财务收支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贷款利息收入,而利息收入多与少,关键取决于信贷资产质量。因此,我行常把信贷资产质量喻为农行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近几年来,我们认真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运作要求,在业务发展方式上逐步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集中规模资金,支持建立了一批优良客户群体,提高了信贷投入的集约化水平和经营效益。全行信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符合人民银行"852"的要求。到1997年底,正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5.31%,不良贷款占14.69%,其中: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