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方 《新西部(上)》2012,(10):141-141
本文分析了当代农村复兴宗族的现代性;论证了复兴宗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并对利用宗族力量促进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互助合作式的集体经济;维护乡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维护村民的公共利益,发展村内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宗族复兴在当代农村形成一种隐性的非正式力量,对村民自治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尊重农村社会存在的内生力量,又要以现代法治规范和制约,通过在法治框架内合理整合才能走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最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宗族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在我国存在和发展。宗族力量以宗亲观念为主导,在乡村中发挥着为部分农民代言,有利于为繁荣乡村经济,协调生产、互帮互助,能有效调节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因此,对待宗族力量,一方面要引导宗族力量发挥其对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其从不同层面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族的控制,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4.
浅论社区规范对小额信贷自履约机制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冀 《山东经济》2006,22(1):67-70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宗族关系维系的社会特点,使社区规范可以在小额信贷的运作中发挥相当突出的作用,这一原理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从我国农村的人文关系角度分析,农村市场的自履约机制具有内生性,社区契约的作用机理与社区的宗族关系基础紧密联系。将信贷关系嵌入社区的社会交换关系,建立联结博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契约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控制并降低信贷交易的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借助社区的力量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扭转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恶性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5.
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的视线从专注于宗派斗争转移到如何发家致富、谋求共同发展;房派之间的隔阂大为削弱,吴氏宗族凝聚力和宗族认同感得到增强。究其原因,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农村治理精英的强势引导、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村民民主权利的保障落实、和谐聚人的农村文化建设等都促成了吴氏宗族向现代性的转型。实现宗族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村民主治理的运行,走出一条符合本区域本村特点的民主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6.
钟伟惠 《魅力中国》2014,(16):34-34
本文基于宗族的本质及其现代发展,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论述宗族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尽力挖掘宗族与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化本质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引导其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方面。使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走向民主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宗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宗族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就相互交织着,当权者的处理态度也几度变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族在农村又出现复兴的态势,并在农村方方面面的建设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宗族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都受到国家的影响,但同时又是自我需求的一个满足。通过对宗族的历史反思,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发挥宗族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的不良影响,处理现今农村社会关系并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方宗法势力,就是以宗族、家族关系为基础在地方形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的地方宗法势力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广西一些农村地区,地方宗法势力活动亦有抬头之势。广西农村地区宗法势力存在有其历史根源和现实因素,并表现出合理性和危害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农村地方宗法势力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宗族文化必将对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合理利用、发挥宗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文化的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警惕农村宗族势力抬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宗族"重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从农村改革以来,宗族究竟已发展到了一个什么状况?至今尚无人给出较为准确的说法。而对应如何评估其社会影响?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宗族问题?人们的意见分歧则甚大。本文通过对江西农村的实证调查,给予了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宗族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并将对农村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分析宗族文化的演化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使宗族文化转变、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后,宗族在中国农村复兴起来,并对现行村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客观评价宗族组织,正确对待宗族组织.在宏观上,积极发展政治文明和经济,在条件成熟时彻底消灭它,在条件不成熟时,努力改造它.在微观上,从制度、经济、文化和法律角度入手,控制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使宗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不善。需要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究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宗族势力在现代乡村社会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丽丽 《魅力中国》2010,(33):163-163
宗族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因素。自殷周开始,宗族势力虽然几度受挫,却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基层政治模式的调整,宗族势力从多方面影响着现代乡村社会,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其定义来看,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宗族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按照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实体性宗法组织”,或者说宗族就是家族的集合体,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存在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宗族社区的婚嫁习俗中对不同性身份的新娘差别对待和提供不同的礼遇。同时,性身份也是性的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下的性脚本的折射。而其中的性行为,具有神圣性与礼制、特殊意义化,性是特定“情境”和主体的性,性存在具有历史性。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性脚本等社会学理论,对农村婚俗中的性身份进行诠释,揭示其特殊的意义,展示农村宗族性有关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正逐渐在农村得到推广,成为创新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所谓"农村社会网格化管理",就是在农村社区网格化分片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为农村解决各类问题,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的一种系统化社会治理方式。它是借助科技促进管理力量精准配置的一种新模式。融合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推进农村社会网格化管理,能够有效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胡珊 《理论观察》2007,(5):133-134
宗族作为一种传统力量,随着改革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而悄然复兴,成为嵌入村民自治的重要变量,对村民自治运作形成双重影响:一方面,积极推动村民自治的运作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对村民自治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