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合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正处于启动或试验性阶段,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职人员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采集漏洞多、信息档案不全等。加快完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系统中的参合信息的管理成为当前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拟以A街道办为例,对当前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参合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谈谈个人建议,以促进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宜都市自2006年推行新农合制度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广大群众热情参与,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城乡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使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把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做实、做细,真正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为例,介绍了王家畈镇近年新农合制度实施情况,分析了王家畈镇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就相应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8年初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该制度的颁布实施,加强了对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对新农合基金核算向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实施,新农合会计制度的一些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就目前新农合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费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费问题是新农合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目前,辽宁省新农合制度保费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新农合的顺利运行。在筹集过程中主要存在农民参合性不高、逆向选择和筹集顺序不科学等问题;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模式单一,且松散和管理的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在新农合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从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保费筹集方式多样化和人大与政府对保费的监管力度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它。  相似文献   

5.
丁少群  杨复兴  许聪恩 《经济问题》2007,332(4):119-121
作为全国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批试点之一,云南大理州新农合制度经过3年的发展,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增强农民保健意识及促进农村卫生市场良性运转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筹资成本高、管理不够规范和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等问题,保证新农合长期运行的制度基本还没有建立起来.新农合制度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卫生发展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的思想,要探索创新机制,降低新农合的筹资成本,保证日常工作经费,规范基金管理;同时,要强化卫生服务行为监管,加大乡村卫生投入力度,为新农合的健康运行提供外部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制度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调控措施,增加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拓宽了参合农民的受益范围。然而在实践中,新农合二次补偿制度尚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如效率欠佳、公平性缺失、补偿对象甄别不规范等。此类问题已经制约着新农合的发展,不利于新农合规范高效率地运行。从公共政策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对该制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了甘肃二次补偿制度困境突破的对策建议,以有助于促进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是2003年开始试点实行的,本质上属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新农合制度经过了试点和全面推进阶段,政策逐步完善,制度运行平稳,农民切实受益.但也应该看到,新农合制度在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新农合效率低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惠民利民制度之一,农民可以通过新农合制度获得国家提供的多种医疗优惠政策,是保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落实新农合制度,保证新农合制度的效果,必须及时解决目前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农合自推行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是新农合制度执行中的关键环节,是新农合制度得以稳健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结新农合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新农合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针对新农合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财政部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于规范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工作和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合医疗制度是否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其关键就在于管理好合作医疗基金,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是保证新农合医疗基金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是随着目前新农合工作的不断深入,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逐渐暴露出很多实际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实践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为切实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因大病致贫、返贫问题,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意见》规定应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进行。A市政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在2013年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笔者通过对新农合管理中心和保险公司现场调查及对大病保险受益农民的电话调查,对A市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发现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大病保险实践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新农合调查显示,新农合在推广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合制度在农村的有效实行.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新农合调查显示,新农合在推广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合制度在农村的有效实行。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新农合作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项创新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对新农合的医疗基金支出、国家总体财政支出,对新农合的参合率有显著性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参合率,增加政府补助额,健全基金管理机制和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企业人才流入的方法解决资金筹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减少农村信教问题,结果表明,农村教徒对新农合和实施的成果意见较大,且加上自身信教的动机复杂,新农合并不能实际减少农村信教问题同时,就教徒对新农合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丽  胡伟  冯小影 《经济经纬》2012,(1):117-121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参合人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性别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参合的缴费水平以及新农合的名义报销水平等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显著相关。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满意评价较为集中和稳定,但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收费、态度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参与主体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静  杨川 《经济师》2006,(7):39-4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组织,自建立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新农合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角度针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试行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由于新农合筹建资金能力较弱和基金总额小的情况,造成新农合在实施中保障水平有限,农民的受益率也较低。本文着手于以上问题,提出通过保障新农合基金有效管理等方法来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的需求是指医疗服务需求方(农户),新农合的目标是为了缓解农民支付重病、大病医疗费用的压力,增加农民的医疗有效需求。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农户参与新农合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新农合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当前新农合的参与率已经很高,但农户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不高:收入、健康、年龄以及学历因素对参与率的影响已不显著;参加其他商业医疗保险、外出打工和政府对新农合的宣传对参与率影响显著;农户普遍认为新农合有报销起点过高、最高标准额过低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不理想等问题。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为促进中部地区新农合需求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建立新农合基金,农民就医时能得到补偿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文章从医院角度对新农合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促进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