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城市金融论坛》2006,11(4):F0002-F0002
3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达到2.5%。这是欧洲央行过去3个多月来第2次宣布加息。3月7日,加拿大中央银行宣布将利率再提高25个基点,达到3.75%。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加央行为缓解通胀压力第5次提高利率。  相似文献   

2.
永志 《金融博览》2006,(1):25-25
过去,西方各国央行似乎总有些神秘色彩。让人感到深不可测。其用语往往晦涩难懂.模棱两可,利率变动也常常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但时过境迁。如今西方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们常常在央行举行会议之前就对利率变动情况判断得八九不离十。2004年6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来。已连续12次提高利率。在每次加息前,美联储总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通过发表讲话等形式暗示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美联储频繁使用的”渐进有序“一词的含义已与每次例会加息0.25个百分点无异。  相似文献   

3.
人占     
《中国税务》2011,(8):4-4
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于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隔夜目标利率自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提高25个基点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提高利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8月10日,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从而确认了加息周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8月24日,以色列央行出乎意料地将其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成为今年以来全球首个加息的国家。但在稍后结束的美联储银行讨论会上,欧美央行行长纷纷表示,全球经济好转的迹象虽不断增多,但仍难确定是否持续复苏。9月3日,欧洲央行决定继续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提高联邦短期贷款利率25个基本点,即将银行间隔业拆借利率从1%提高到1.25%。这是美联储四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标志着美国进入新一轮利率上升周期。紧接着,在8月10日、9月21日、11月10日,12月14日美联储先后各加息25个基点,以“稳妥有序的方式”使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水平1%升至2.25%,高于欧元区目前2%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07,(2)
预计欧洲央行不久将上调利率1.12英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升至5.25%,其理由是英国经济增长强劲以及该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多数分析师原本预计英国央行在下个月之前是不会加息的。而欧洲央行则决定继续将欧元区利率维持在5.5%的5年高点。欧元区经济正在稳固增长,这可能促使欧洲央行在4月份之前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调整是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连续17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率利率从1%调高至5.25%,欧洲中央银行也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10月5次提高官方利率,将再融资利率从2%提高到3.25%,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程度不等地提高官方利率。日本央行于2006年7月终于将其目标利率从维持5年之久的零水准调高0.25个百分点,同时在年内通过减少对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开始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进程。在发达国家持续加息的带动下,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南非等也纷纷步入加息的行列。2006年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飞涨以及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紧缩货币政策已经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尽管美联储自2006年8月以来停止加息,但欧洲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加息进程并没有减缓。国际资本市场深受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程实 《国际融资》2006,(1):30-31
2005年12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由2%调高至2.25%,这是欧洲央行5年来首次加息,同时也是该行两年来首次调整利率.2000年10月,欧洲央行在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4.75%后,因欧元区出现经济不振和失业率升高等情况,从2001年5月开始连续降息,直到2003年6月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低点2%,并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财经     
《银行家》2004,(8)
美联储4年首次加息 利率从1%上调至1.25%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1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相应地,美联储理事会决定将贴现率调高25个基点,至2.25%。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步入加息周期 2004年6月份,美联储开始提高美国联邦基金隔夜拆借目标利率(FFR),美国经济正式步入加息周期阶段。实际上,商品货币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在此前已先后采取了不同幅度和次数的加息行动.拉开了国际主要央行的加息序幕,最近.欧洲央行显示了了加息的倾向.日本央行也出现了主张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声音。当前的形势发展表明,世界经济确实进入了加息周期轨道.低利率时代行将结束。  相似文献   

12.
王宇 《中国金融》2006,(16):67-68
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从而升至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会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短期借贷行为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美国货币政策就不得不面对如下抉择.是要较低通胀还是要较高增长?是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钟伟 《中国金融》2004,(14):39-40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虽然如此,委员会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必要反应,以履行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看来美联储还将逐步有序地提高美元利率,这次加息意味着美元加息周期开始降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先后六次提高了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每次幅度都为25个基点。截至2005年2月2日,美国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提升至2.50%。在我们看来,美联储的加息步调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固然值得关注,但其加息的动因及依据的货币政策理念却是我们更应当认真探究的。  相似文献   

15.
程实 《金融博览》2005,(11):50-50
9月21日.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水平提升至3.75%,为4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8):F0002-F0002
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度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25%。这是美联储一年来第九次加息,而且美联储明确表示,这一相当长的加息周期目前尚未结束。7月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随即调高贴现窗基本利率25个基点,从4.50%提高至4.75%。6月30日,美洲银行集团宣布,将斥资350亿美元收购MBNA信用卡公司,这将是今年以来美国公司之间规模第二大的收购行动。美洲银行集团表示,收购将采取股票置换加现金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17.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5,(4):77-77
央行调整房贷政策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开行建行率先试水信贷资产证券化;美联储连续第七次加息;国泰君安首获央行批准发行短期融资券;工建交行获准设立基金公司;我国外债指标处国际标准安全线内2004年底接近2286亿美元;欧洲央行反对放宽财赤规定 欧洲政府债券价格普遍走低;马来西亚再次放宽外汇管制;人民币加入欧洲央行指导汇率体系 地位不断提升;俄汇率机制改革蹒跚起步。  相似文献   

18.
6月30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按照市场预期上调了25个基点,这是4年来首次加息举措,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1.25%,整个金融市场平稳过渡。应该说,美元利率上调将有力地扶持美国财政政策,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对美国资本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3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达到2.5%。这是欧洲央行过去3个多月来第2次宣布加息。3月7日,加拿大中央银行宣布将利率再提高25个基点,达到3.75%。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加央行为缓解通胀压力第5次提高利率。 3月6日,由交通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等香港42家银行及信用卡公司参与的全新人民币交收系统在香港启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账户持有人当日起即可使用人民币支票在广东省内消费,每个账户每天最多可支付8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环球快讯     
1.日央行 大举向市场注资强;2.古巴 六年来首次调整汇率;3.美联储 对经济日趋乐观;4.欧元区 达成“欧元公约”5.印度央行 加息25个基点;6.俄罗斯央行 放宽卢布交易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