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现有社会养老模式不能全部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指通过金融创新,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住房获得稳定收益,从而达到老有所养的一种养老方式。作为养老方式的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寻找新的补充养老途径迫在眉睫。从长远看,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途径,可以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比较借鉴国际上以房养老的发展模式及保险业参与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开展保险业支持以房养老业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近期发布若干意见以保证"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试点推广。美国作为"以房养老"模式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国家,其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文章通过"以房养老"模式的中美比较,归纳出美国"以房养老"模式的三个特点,并结合我国前期"以房养老"模式的实践情况,得出了完善我国未来"以房养老"实践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房养老”通过金融创新,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住房获得稳定的收益,作为社会养老的新模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以房养老”的路径选择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因素都制约着它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的相应政策落实不到位。本文首先阐述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促进民间养老机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然后分析民间养老机构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的原因朋确指出政府责任.最后提出应该继续强化政府在民间养老机构的继续发展中的作用,希望民间养老机构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但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健康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只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老龄产业稳步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应根据目前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养老服务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以生活照顾人才为主体、以医疗护理人才为支撑、以外联服务人才为依托、以机构管理人才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人才为保障、以政策投资人才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层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郝灏 《时代金融》2012,(24):27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突出,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还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中国实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中国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但此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中国属于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且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将继续。由于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健全,目前养老资金积累严重短缺,"空账"问题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形势将更加严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缺陷,以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已是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9.
郝灏 《云南金融》2012,(8X):274-27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突出,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还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中国实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中国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但此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大量养老服务文件并加强了养老供给,但由于养老需求随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导致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供需不对称的问题,使我国养老服务效果不佳。本文对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领域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养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以社区养老为主体、以服务链理论为指导、明确政府定位等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朝着老龄社会的方向发展,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发展原则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压力日益突出,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养老需求.本文提出一个养老的新思路--售房养老,并在介绍售房养老的理论根源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介绍售房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目的在于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这种模式在我国推行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起到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对"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阐述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涵义,重点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的内容,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养老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状况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补充养老方式,在国外已成功运行20多年,引入“以房养老”的新模式将有效缓解我国的养老危机。本文对国外“以房养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经验教训并提出对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杨家泉 《中国保险》2006,(12):16-19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解决老龄化问题,须建立起系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会各方面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作为国有控股的骨干保险企业,中国人寿有责任承担起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任,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帮助政府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与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它可以作为我国现行养老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外实施以房养老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及需要突破的障碍,并最后对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它可以作为我国现行养老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外实施以房养老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及需要突破的障碍,并最后对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红  唐继碧 《会计师》2012,(18):35-36
<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本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这一老龄人口群体的养老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区养老管理服务模式展开探究,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社区养老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质效、改进社区养老管理服务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生命周期框架下构建居民跨期优化决策模型,基于我国现阶段人口与经济数据,模拟分析参与"以房养老"对于居民个体福利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改善作用,同时考察居民短视程度、风险偏好、人口老龄化和贷款额度对研究结论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以房养老"可以有效增加社会总体福利,这为我国"以房养老"的推进试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居民遗赠动机较强时,参与"以房养老"无法增加个体福利。但是,当居民遗赠动机变弱或者短视程度增强时,参与"以房养老"可以有效调节居民的消费储蓄结构,增加个体福利。建议政府大力提倡和扶持"以房养老"的发展,引导居民逐步转变养老观念,规范"以房养老"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