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11月4日,在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云南作为中国连接东盟十国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云南省在“十五”规划中…  相似文献   

2.
没有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功能.没有创新设计来温暖消费者的心.当只能靠低价去赢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尴尬已不言两喻.这一点“宁津制造”也不例外,那么“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简称记者)对宁津县委书记许绍华(简称许书记)进行了深入访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特区模式: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的构建,对推进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创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的构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美国等许多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以此“妖魔化”中国产品,以期达到实行贸易保护,丑化恶化中国的险恶用心。针对许多媒体违背真实的恶意炒作,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专文,阐述他们对“中国制造”的客观评价。下面,我们将此文原文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尽管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的需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诋毁中国产品,试图以此打压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局面,并利用媒体,炒作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但是,中国产品以其质优价廉的品质,仍然在国际市场上倍受追捧。“中国制造”,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消费者心中的“香饽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人这种几千年的幻觉被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从此开始向民族国家的转型。《制造中国》集中探讨了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制造”和“制造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辽宁经济统计》2006,(7):39-39
据5月29日《经济参考报》载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提出,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纺织品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正成为畅销产品。非洲市场足“中国制造”的理想市场。拥有七亿人口的非洲大陆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是不少中国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东盟消费者对中国企业和东盟企业的偏好差异以及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依赖度的不稳定性,基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层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东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偏好进行实证分析。当两个不同地区的企业都从事第三产业时,消费者偏好于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偏好也会增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高于东盟企业;当两个不同地区的企业都从事第二产业时,消费者偏好于东盟企业生产的产品,且随着生产要素依赖度的提高,这种偏好也会增加,但东盟企业的市场份额低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应根据东盟国家经济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类型。  相似文献   

10.
“MADEA IN CHINA(中国制造)”这个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我国制造业几十年来的变化与发展——从陌生到熟悉,从价廉到物美,“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被世界名地的消费者所喜欢,销售量高居第一。中国人完全有能力生产出优质产品,在本年度“质量月”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分路对国内外的消费者和专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对国产品深信不疑。事实上,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生命”的商业真谛,基于我国企业的实力,坚信他们能够受住考验并继续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同。 当然,“中国制造”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随着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国制造”一定会真正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东 《新远见》2010,(2):51-58
2009年8月15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  相似文献   

12.
沃尔玛:中国制造别无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媛 《中国企业家》2003,(12):90-90
沃尔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必须直面的现实。《中国企业家》杂志近日对国内近200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2/3的企业坦承,沃尔玛的采购价格偏低,但除了不到一成的企业犹豫不决之外,有超过九成企业希望成为沃尔玛的产品供应商,而明确表示不愿与沃尔玛合作的中国制造企业为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零关税的进程 2002年11月,中国与除菲律宾之外的东盟9国制订了“早期收获”方案,即在《框架协议》指导下提前实现部分减免关税内容,这次列入减免税对象的有500多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税率将一次降低至0%-5%。2003年6月18日,为了贯彻《框架协议》,加速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泰国在北京签署了《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5月份,某皮鞋厂在没有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战推进委员会认证的情况下,擅自在自己生产的系列皮鞋产品上标注“中国名牌产品”字样,而后向社会销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消费者举报后,责令皮鞋厂改正违法行为,没收了其尚未销售的标有“中国名牌产品”字样的皮鞋,并处以5万元罚款。“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代表着很高的商业信誉,只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才有权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冒用中国名牌产…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东盟扩大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 1、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双方的谈判议程.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双方决定加快服务贸易的谈判.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多轮磋商,最终就协议的内容达成一致.2007年1月14日,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今后,我国有关部门将从市场、质量、效益和发展4个方面评价认定中国名牌产品。此外,我国启动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认定工作不搞终身制,“中国名牌产品证书”有效期仅为3年。 日前发布实施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国名牌产品的市场评价指标主要体现为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出口创汇率几项指标。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反映消费者(用户)对申请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出口创汇率衡量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程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还明确规定,如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用户)…  相似文献   

18.
深秋。绿城南宁人流如织,欢歌如潮。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中国与东盟的各路商家在这里“亲密”接触。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水交融.合作精神奔涌,浇灌出累累硕果,涌动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9.
王永章(国家化部化产业司司长):中国十分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化合作。我们之所以提议举办这次论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与东盟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精神,在10+3和10+1框架内寻找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广西首府南宁市举办这次论坛,是因为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各国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同时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我们想在此基础上再搭建一个中国与东盟各国整合化资源、加强项目合作、促进化繁荣、共谋产业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颖一  宽地 《英才》2008,(4):77-81
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购买生日蜡烛,杂货店除了中国蜡烛,啥也没有;丈夫去法国旅行买的纪念品艾菲尔铁塔钥匙链也是中国制造。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中,美国人萨拉讲述了全家人在不买中国产品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有趣又无奈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