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是其发生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对于改造、发展现代经济学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二元经济理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曾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支的迅猛发展,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实证分析中也随处可见上述理论运用的踪迹。本文在对此进行重点评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城乡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特点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艾伦·迪雷克特教授创办《法和经济学杂志》和罗纳德·科斯教授发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为标志,一门法学和经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法经济学面世。到20世纪70~80年代,法经济学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诸如理查德·A·波斯纳法官等许多优秀的学科代表人物及五大批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随后,  相似文献   

4.
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层次分析与时间演进——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西方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中的理论、方法、模型与时间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层次分析的角度,本文检视了霍夫斯塔对人类精神程序的层次分析、文化的横向层次分析和卡罗汉纳的纵向层次分析。从时间演进的角度,本文将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分为20世纪50年代的初步研究、60-70年代的组织理论研究、80年代的日美文化比较研究、20世纪80~90年代的维度理论与结构性分析、21世纪初的整合性研究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国际储备的变动不仅是一国宏观经济在开放条件下运行的结果,同时其变动也对该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储备理论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对黄金储备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对外汇储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国际储备研究新发展和我国外汇储备研究。  相似文献   

6.
实验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的“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博弈论和竞争性均衡实验”这三股思潮,她以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拓展和修正,抛开传统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代之以实证命题,遵从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传统。另外,实验经济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拍卖实验和博弈实验中,实验经济学得出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新观点。实验经济学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实验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生活,同时由于实验参与的原因,实验也不具备内部有效性。但是,实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她的发展仍为经济学指出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熊剑  陈兰 《新智慧》2004,(11B):22-23
一、人力资本价值理论的概述。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古典经济学中虽已受到注意,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才开始真正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身上的、以劳动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趣的“新增长理论革命”把经济增长研究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在对增长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侧重剖析9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各主要学派的新贡献及其近年来的最新发展,并对美国型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国直接投资是东道国获取先进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从示范效应、劳动力流动、垂直联系以及溢出负效应来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热点,相关文献汗牛充栋。本文就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西方营销百年理论发展重心的转移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营销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每十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刺激了研究,指导了实践,引起了争论,而这些理论重心构成了营销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也预示着营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阐述了营销学发端的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经济学范式、50年代的营销学进入到管理时代、80年代转向关系范式、90年代进入全面创新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新世纪营销学的“技术导向”和“人本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现象的形成机理,不同经济周期理论从差异化视角进行了解读。本文沿着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经济周期理论的演进历程,对五种主要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体思想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通论”,经济周期理论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才有解释力,其生命力的保持有赖于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虽然在经济波动的形成机理上,不同经济周期理论观点不一.但是西方现代经济周期理论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的新古典经济学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对电力行业进行规制活动。规制经济学理论为电力行业的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的电力行业改革同样可以以规制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但不能忽视我国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质,即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4.
胡文婷  周媛 《新智慧》2005,(4):16-17
实证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财务会计中的一个主流学派,其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实证会计理论以后,广大学对其一致推崇,有的学甚至提出应以实证研究方法取代规范研究方法,以此与国际理论研究接轨,促进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笔认为,尽管实证会计有诸多优越性,但对一种研究方法不能片面地理解,而应该客观、辨证地认识,并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待。实证研究方法同规范研究方法一样也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5.
陈振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研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实践问题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他从韦伯以前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区位学说演进脉络;从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战前工业区位评价、战后工业区位规划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区位选择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西方社会规制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除了规制经济学中的公益理论和规制捕获理论影响到社会规制研究外,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公共选择、政治学的制度主义都渗入到社会规制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分析路径在西方社会规制研究中运用,并作出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社会主义均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基础上,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艰辛探索,形成了前苏联的企业理论、南斯拉夫的企业自治理论、科尔奈《短缺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激进经济学者在深刻反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新”社会主义理论的浪潮,重新建构了多种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的新理论。这一系列社会主义企业理论研究的成果,为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增长理论革命”把经济增长研究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在对增长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侧重剖析9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各主要学派的新贡献及其近年来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颖 《全国商情》2007,(4):103-1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产业集聚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现象,本文试图对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有关集群理论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对我国相关理论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经娟 《全国商情》2007,(4):101-1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产业集聚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现象,本文试图对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有关集群理论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对我国相关理论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