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禹兰 《魅力中国》2014,(7):90-90,92
随着客家文化越来越被众人认识,客家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于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有所涉及并且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够细致入微。以下将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民席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概括出赣南客家饮食食材广泛多样、多炸煮少蒸烤、清淡味重兼具等特色以及赣南客家文化具有注重礼节、崇尚节俭的饮食习惯等特征。同时还将从田野调查的情况分析赣南客家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中国戏曲网上随意浏览,突然一个陌生的字眼跳人眼帘——“客家山歌剧”,顿时感觉十分好奇,山歌怎么还能成剧呢?于是就继续追寻,才知道了其中的原由。原来客家山歌剧是客家山歌在充分吸取民间音乐、小调、民谣、舞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虽然客家山歌历史久远,但客家山歌剧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形成的,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它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以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泰然 《中国报道》2011,(2):96-99
客家运动不仅推动了客家文化的重建和重拾了族群自我认同的信心,也从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提高了客家族群的社会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要把台湾建设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兰桦文 《魅力中国》2014,(23):87-87
长汀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长汀丰富多彩的祠堂文化,对客家精神研究和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志勇 《中国经贸》2008,(24):154-155
数字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字。本文从数字的角度对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累。在其语言模式和文化体系中,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最引人注目、最优秀并最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将有利于促进客家地区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坐落在阴那山下,这里群山环抱,茶田叠翠,景色秀丽。度假村以传承客家文化为理念,无论是建筑、饮食、休闲艺术均体现浓浓的客家风情。  相似文献   

8.
贺州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丰富多彩。贺州与台湾客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桂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大有可为。贺州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采取打造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培养人才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响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江卫红  张仙玉 《魅力中国》2014,(22):106-107
四堡乡位于连城县最北部,地处客家聚居地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交界处,是客家祖地之一,据马氏、邹氏族谱记载,四堡的先民,本是自唐末、宋代从中原南迁福建汀州四堡的客家人,拥有客家风俗习惯。四堡又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凭借辉煌的文化之功,跻身历史文化名乡之列,遍布马屋、雾阁的书坊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贺州客家人为对象对其和谐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客家和谐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俊昆  郭起华 《特区经济》2008,(12):148-15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明显。其中,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充分运用节庆、参与体验、纪念品等模式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促进客家山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客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客家地区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2.
高益群 《发展》2013,(3):45-46
福建省永定县是客家人的一处居聚地,他们的住所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所谓“客家”,是对来客的称呼,即非土著人也。既然是“客”,又企盼“永定”,土楼就把这一对矛盾锁定在自身状若“飞碟”的建筑里。  相似文献   

13.
刘承涛  王倩 《老区建设》2009,(10):47-48
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入手,分析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老区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客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魅力。 客家文化对西部的广泛影响是西部客家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的基础。至今,我国西部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山西等许多省份都有客家人聚居,其中四川省有近40个县分布有客家人。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在西部的拓垦给西部打上了深深的客家文化的烙印。从源流上看,客家祖先中被称为“秦雍流人”的一支就来自西部的陕  相似文献   

15.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与广东梅州、江西瑞金毗邻,为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是福建省的第五大县。1994年长汀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化名城。长汀还是海内外名的“客家首府”。发源于长汀境内,穿越汀州直奔汕头入海的汀江,被海内外客家人尊为“客家母亲河”。近年来,世界各地客家人纷纷回来寻根谒祖,  相似文献   

16.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南迁,与土著居民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本文以客家民系产生过程的历史大背景为出发点,着力从客家人文特质和客家民俗事象这两个方面探讨客家民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房敏 《特区经济》2008,228(1):215-216
粤闽赣客家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推动粤闽赣客家地区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以及粤闽赣客家地区各市县之间的合作,是加快粤闽赣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梅州不同县市的12个乡镇510位农村妇女的调查资料,就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具有同向性;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要受到其内在属性和外在变量等因素的制约,其中客家乡村妇女内在所受教育程度和外在就业方式的改变是决定其经济地位变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聂芳  张海涛 《老区建设》2008,(10):54-56
江西的山区众多,适合茶叶生产,长期以来,茶农和茶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也孕育了“采茶戏”这一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是茶与戏的交织、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赣南是江西茶叶主产区,也是世界客家的大本营。数百年来,客家先民扎根赣南,垦荒种茶,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客家人乃至世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赣南采茶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文化体系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客家文化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期。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它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边山区、同化和融合了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有33个纯客家县。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闽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