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石油资源需求量的提升,我国油田开发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实现石油行业的稳定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提高了对油田开采质量以及开采效率的重视,但是由于石油开采复杂、难度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原油乳化堵塞油层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油层的渗透率。为此,文章对油水井符合活性物自生土酸解堵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便有效应用于油层堵塞问题处理中。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石油开采的现场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场所,想要对石油进行开采,就需要使用技术水平和质量较高的的设备来作为采油保障,因此怎样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加采油数量,确保开采现场的质量安全,就成为现阶段石油开采单位需要进行考虑和重视的问题。文章对采油现场的实际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采油现场各方面水平的提升,进而保证石油开采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其开采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我国的油气田开发采收率一直偏低,许多油气田的开采难度比较大,要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合理运用油气田开采技术。本文对提升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就提升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在石油开采工作中到了油井开发中后期,由于注水开发采出液含水量越来越高,往往会出现窜槽、注水突进、水淹等状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正常运转。为了避免以上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进行堵水技术措施,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要点,希望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石油作为汽车的燃料,我国石油储存量多少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我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如何才能正确寻找油田的位置,进行合理开采,避免浪费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开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石油开采问题,引进先进的随钻导向钻井提升技术,该技术能够科学的改进油田开采中的井眼轨迹控制双向支撑,开发近钻头井斜、成像电阻率、方位伽马等随钻测量技术,全面提升油田井机械钻速,从而能降低开采油田的工程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缩短钻井工程工期,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针对随钻导向钻井提升技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以确保该技术能长久的在油田开采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对能源更加依赖,石油开采是保障经济发展能源支持的重要渠道。石油开采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确保安全开采,唯有确保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才可以更有效的体现石油开采的意义,更好地为生产制造产业供给能源。为了让国内的石油开采工作更加规范,笔者针对当今国内石油开采产业管理中具有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此发表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更有效的推动国内石油开采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迅速发展,但由于石油开采的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主要的还是保证每个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生产效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就目前我国石油开采的现状来看,在石油开采的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确保石油开采生产的安全性,需要仔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能源是石油,该项能源不具备再生特征,需要对石油能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但是,各行业对石油有着较高的需求,导致很多地区的石油资源出现过度开采的现象,引发能源枯竭的发展问题。这需要通过提升采油技术的方式减少该项能源在开采中出现的浪费现象,也能消除资源开采中对周边资源造成的污染。文章主要分析采油技术,阐述中国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合理提升采油技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峻峰 《化工管理》2016,(4):158+173
石油开采企业在开采运行的过程中所需的物资多样,入场检查是企业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也是保证石油开采质量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石油入场物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采质量,也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很多企业都将技术革新,开采技术和井下探索作为工作的核心,认为只有从技术层面入手,才会提高石油的质量。其实,入场物资质量也影响着油田的经营情况,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资的用量巨大,品种多样,只有强化质量管理,做好监督工作,才能严格落实监管,提高石油开采的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石油的开采技术水平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多种石油开采技术中,螺杆泵采油方法在石油开采工作中的效果最好。文章首先对螺杆泵采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螺杆泵采油工艺在采油工作中的优越性和实效性,进而分析了螺杆泵采油技术中的配套技术,如井下管柱配套、转速调整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的开采不但影响着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也会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科学化、严谨的开采石油,并应用现代化开采技术,进行石油的勘探和采取,以此保证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石油工程地面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社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面对国内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我国的油气资源使用需求,就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做好石油勘探、石油开采工作。从数据上来看,当前国内石油开采中的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不过因国内油气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且许多地区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特殊性问题,其中压裂技术就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出路。文章以当前国内对压裂技术使用的情况作为基础,阐述与分析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油、煤矿等矿井下小修作业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其顺利、保质完成对能源的开采具有积极意义。该领域内国内部分企业在井下小修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善,对此需要通过建立和贯彻质量保障体系来实现井下小修作业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自二十世纪以来,石油作为一种传统的能源,对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放眼我国,依靠石油而发展的行业多达数十种。鉴于这样的情况,石油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能够保障石油能源的供给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前提。反观在石油能源开采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井下作业。石油井下大修又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最大问题~([1])。在保证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的同时,应用对应的石油井下大修套管技术将是广大石油开采者需要极力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石油产地的地质结构入手,面对不同的石油井下开采中大修问题,探讨套管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现阶段能源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石油的生产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石油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石油开发中需要诸多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持,其中测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测井过程中涉及到的很多技术更新非常迅速,在如今的石油工程测井技术中仍有一定问题显现出来,这证明石油生产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测井技术也需要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油开采范围不断扩大,施工工程面临较大困难。为了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实现石油勘探技术的精细化管理。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学院在本文中对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进行分析,并阐述该工程在建设期间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能源物质,保证石油开采质量,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升石油开采水平,必须保证油田修井作业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减少实施油田修井作业出现问题的可能。但是在实施油田修井作业质量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郇宇  麻宇杰  施磊 《化工管理》2015,(9):193+19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的开采和加工日益火热,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石油开采产生的废水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将对地表和底下水造成污染,进而严重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本文从当前石油开采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石油机械设备是石油开采工作中所必须应用到工具,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关键工作,也是石油开采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和优化。以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意义作为着手点,对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方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石油资源需求,需要加大石油资源开发。在石油开采中,钻井施工现场一般都是露天的,所以钻井设备需要经受风吹日晒,会对钻井设备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需要加强对钻井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更好的进行石油开采。文章主要对石油钻井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石油钻井设备的管理维护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