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997-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我国总体存在农业科技投入的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不存在溢出效应。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投入的溢出效应,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尤其是重点扶持西部农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基于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的路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其本质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西部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中,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的变化、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人数的变化、农村村办水电站及农用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而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又决定了科技投入是有选择及追求高效率的。本文根据湖北武汉市近年来在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及农、林、牧、渔各产业的科技经费投入与武汉市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运用T型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并且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导向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以期为武汉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及固定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5~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农业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非常有限;相对而言,农业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但绝对量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俊  王雅鹏 《商业时代》2007,(3):105-107
本文综合武汉自八五以来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机构、研究阶段及产业结构等情况,对各时期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各领域获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明显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农业科技投入应逐渐由政府投入为主转向依靠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地方科技应更多地投向应用研究并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农业生产总值、资本、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等投入产出指标,用索罗余值法分析了1978-2010年间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发现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应保持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只有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贡献水平及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保持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虽然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日渐减少,但是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未减少,本文通过对31省、直辖市经济增长与农业发展的数据进行经典回归和基于异常值的稳健回归分析比较,研究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8)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解释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说明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重大贡献。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即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金融资本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用水量、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用水量的动态影响产生正面效应,而农业用水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产生负面效应;产业结构变化对农业用水量的动态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而农业用水量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响产生正面效应。农业用水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解释贡献度远远低于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对农业用水量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思想,测算了黑龙江省1992-2006年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考察期间内农业经济增长的4.92%可以由产业结构变动来解释;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农业经济表现出不稳定性;2004年以后,农业结构趋于平稳,对农业经济增长表现出稳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度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农业快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改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评估和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提出环境约束下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7)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广东省2006-2001年间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广东省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密切相关,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然而比较灰色相关系数,得出广东省海洋二、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增长关联度交替领先,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的同时,应注意加大海洋科技投入,提升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新兴产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87—2009年的科技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知,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广东省应凭借自身优势,抓住大部制改革的机遇,加速科技发展;制订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支持民族产业创新;开拓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投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截面数据,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经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效应微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且效应显著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通过促进纵向一体化进程、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中农业主体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整合优势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等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通过研究数据发现,韶关农业快速增长高度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研究分析了韶关农业经济增长的特征,从科学引导农业要素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环境保护型农业的投入等方面提出环境约束下韶关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含义和关系,介绍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自"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FDI在开放中快速增长。但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FDI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FDI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完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FDI的吸引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引导FDI的流向;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FDI投资载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含义和关系,介绍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元回归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89年~2004年的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研究发现,在所选取的5个影响因素中,耕地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又以耕地面积即土地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劳动力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着阻碍作用,而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较为明显,机械总动力影响较为微弱,其它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为我国农业制订经济发展策略提供了有利的定量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