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军明  张丽 《消费经济》2007,23(1):78-80,59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的文化消费差距依然明显。在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基础上,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前期文化消费状况比当期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更大,高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而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更多地受前期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支持了“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 《消费经济》2006,22(4):59-61
本文根据全国和云南省1986-2005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数据,建立全国和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型,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律进行研究,并且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云南省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农村居民,而且样本期间平均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结论,认为这一切都是云南省农村居民收入过低造成的,对此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忠飞  朱晓杰 《消费经济》2013,(2):65-68,97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河南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价格因素、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是影响农村文化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农村人均社会保障及农村人均文化产业投资由于水平较低,微幅增长并不能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以此为基础,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消费呈现"过度敏感性"特征。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也具有"过度敏感性"特征,且城镇居民的敏感系数要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政府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文化消费主体以及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核  王静  赵璋 《商业时代》2015,(8):22-23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云南省农村流通业发展与消费支出增长水平的数据,以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因变量、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自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加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5.228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神文化产品及相应服务形成的"消费文化",与广大群众不同层面的"文化消费"需求,构成了文化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两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方向。本文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价格杠杆可以撬动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在各项数据中位居第三,文化消费对于江苏农村居民而言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居民文化消费受自身价格影响最大;食品价格对文化消费影响明显.必须提高江苏农村居民中低收入户的收入、降低农村文化产品价格、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稳定农村食品价格、减轻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文化消费现状和趋势,梳理文化消费影响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根据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以及文化消费对产业总产出的拉动,与美国对比分析我国目前文化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邓敏 《消费经济》2012,(3):69-72
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的潜力和市场巨大。重视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消费,对于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精神需求、丰富农村居民精神世界、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消费,要增收减负、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要革新鼎故、转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优化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部署,云南省文化产业2010年将迎来全面发展阶段。从今年1月30日举行的云南省文产办主任会议上获悉,2009年,云南省在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强省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360亿元,增幅5.9%,跻身全国前五。2010年,云南省文化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按相对重要性排序,影响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依次为消费观念、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乡村居民生活用电、人均使用住房面积、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于泽  朱学义 《消费经济》2012,(5):75-77,74
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幸福,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江苏文化强省战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文化消费、文化投资与江苏省GDP的关系,得出文化消费更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结论,并提出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重视农村居民科学消费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居民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长期以来,农民居住分散,科学文化水平较低,落后的消费观念影响较深,其科学消费成分自然也就相对较低。由于我国人口的70%以上在农村,是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消费水平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调查发现:税费改革之后,免除农业税,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刺激影响,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税费改革对于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产生的影响比较大,这种消费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差异。另外,根据农村居民消费类型分析,税费改革对设备用品、服务支出以及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比例最大,税费改革主要的目的是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为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根据1995—2013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引入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消费习惯与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部署,云南省文化产业2010年将迎来全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安球 《消费经济》2007,23(3):16-19
国内外缺乏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关系和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客观存在的文化特性与文化消费心理、经济、社会、全球化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总量、结构变化起着不同的作用,推动着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从消费观念入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把文化消费纳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闫海鹰 《江苏商论》2016,(12):11-13
本文以山西省各市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城镇化、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城镇化率低于31.07%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率大于31.07%而小于59.03%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城镇化率高于59.03%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大,效果更明显。因此,提升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率,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效果,推进城镇化发展以及提升城镇化质量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的消费是整个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运行。为此,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中居民收入、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生产发展、保障制度和消费政策为研究对象,建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ISM模型,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扬州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认为影响扬州居民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制约了消费需求;文化产品供给多样性不足;消费观念需要引导。而扬州文化产业呈现了结构偏"重"、后续发展偏"弱"、附加值偏"低"等。针对这些情况,扬州应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文化消费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推动文化服务消费;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特色资源;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使文化产品多样;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加快扬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扬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