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商》2015,(52)
<正>在一战之前,学界普遍认为国际法上的主体只有国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西方国际法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在个人与国家问题上,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于国际法学者来说,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就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一、目前学界对于个人国际法主体问题的三种主要观点1、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这部分学者大多认为国际法的主体只能包括国家,个人没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不能享受权利和在国际法律中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但是近年来国际相关法律很多时候直接规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的主体问题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离开了国际法的主体,就谈不上国际关系,国际法也无从谈起。国际法的主体包括许多内容,而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对个人是否具有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的问题。国际公法主体概念的界定,各国不同法学家对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的争论,都值得深思。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及科学技术进步,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其他人类活动领域交流更加频繁,伴随而来的国际关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个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关系中来,确认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子》一书的成书年代问题,学界分为三种观点:春秋说,战国说,非一人一时说,今未下定论,并且学界所提出的这三种观点在时间范围上跨度太大。目前学界关于《孙子》一书成书年代问题的主要分歧在于一些学者认为《孙子》一书中的一些内容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通过将这些具有争议性的句子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帛书进行对照后发现其内容并非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而是来源于黄帝帛书,进而论证《孙子》主体成书于春秋末期。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中国社会张岱年孔子的思想学说,在汉代至明清的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中一直属于主导地位,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孔子一方面肯定了个人的独立意志,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团结安定提供了思想基础。孔子肯定个人的独立意志。他说:"...  相似文献   

5.
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是法学界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其中个人涵盖了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但是对于政府首脑、外交代表等实施公共权力的人并未囊括其中。纵观传统的国际公法,明确表明该法律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也就是说,国家是国际公法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主体,个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主体资格。伴随着对战犯的处置以及人权理论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变,这样人们就无需完全依附自己的国家,倘若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直接向国际组织提起申诉,在特定的领域范畴内成为国际公法权利义务的主体。个人具备国际公法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文通过分析个人国际公法地位的主流学说、个人获得国际主体资格的相关理论、个人成为国际公法主体地位的可行性以及个人取得国际公法主体资格的意义,对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律定位 港澳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个地方行政区,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但它们作为单独关税区,却可以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关系的主体。 根据国际法理论,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有能力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其最主要特征表现为:能够对外建立外交关系,缔结国际条约,并承受国际条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中国境内,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只有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香港问题,“九七”前,作为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个地区,香港  相似文献   

7.
毛瑞 《北方经贸》2010,(11):38-40
目前对"公司章程的性质"有多种学说,其中以"契约说"、"自治法说"、"宪章说"三者最为典型。文章对这三个学说进行探讨,分析这三个学说的特点及利弊,并提出公司章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8,(1)
在传统国际法理论中,适用外交保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国籍连续原则;第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第三、构成国家责任原则"。其中,国籍连续原则为外交保护的首要原则,在认定个人能否够得到一国外交保护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纵观近年国籍连续原则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在外交保护制度中日益突出。本文从国籍连续原则出发,对比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中关于个人权利在外交保护中的地位,分析国籍连续原则中对个人权利保护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从法人本质说的理论发展和各国立法实践来看,现有的几种学说对法人制度的构建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文章提出的新拟制说认为:团体是一种客观实在,符合一定条件的部分团体被赋予法人资格则是一种拟制,法人主体化的拟制目标应为一般自然人,即具有完全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不是传统拟制说的"残疾人".新拟制说应更符合法人产生的规律和实际,也更符合逻辑,是一种彻底的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传统法人拟制说和实在说的局限,有利完善法人制度的构建和更好地发挥法人制度的作用,新拟制说从哲学本源上揭示了法人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10.
何翠 《商》2014,(50):112-112
关于自由的问题,休谟肯定存在着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限定的,它是自发的而不是中立的,而且它是进行道德归责必不可少的条件,为责任找到了主体。休谟在肯定自由的同时也肯定了必然学说,其必然学说是建立在因果性之上的。他在对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种相容论的立场,二者共同为道德奠基。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民法和刑法理论来说,国际法理论也许还很稚嫩,但当时间迈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建立了巴黎-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国际法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出现了很多国际法流派。它们的出现也使国际法的基本问题越辩越明。这些流派有的侧重于研究国际法的效力问题,有的则从方法入手来研究国际法。一、国际法的效力(一)、新自然法学派。1、社会连带法学。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狄骥和美国的庞德。社会连带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关系,国内法如此,…  相似文献   

12.
王英 《广告大观》2000,(11):18-21
“使用与满足说”是大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要和兴趣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大众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谈到这一模式时说,很明显大众传播效果部分是由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换言之,受传者出于不同的需要向大众媒介寻求信息,如果得到满足,传播就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义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广义价值论的基础:社会分工论社会分工和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既古老义新颖的问题。古典分工学说的集大成者斯密认为,引起分工的原因,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贸易”的倾向。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至于交换倾向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斯密没有作出解释,他认为,“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郑云霞 《商》2013,(15):204-204
关于国际私法性质的问题,在法学界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其中以国际法学派、国际法学派和二元论学派更为受法学研究者的支持。本文将通过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和法律渊源等方面来论证国际法学说的合理性,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国际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渐渐的被大众所知悉,所谓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于人工智能程序的特殊性,出现了一些机器人可以自发性做出行为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侵权案件越来越多。分析责任承担时,有些事故无法将责任直接归于设计者,使用者等,从而将责任承担主体的目光转移到人工智能的身上,由此学界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民法地位。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民法主体地位学说有三种,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肯定人工智能的民法地位更能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在传统法律中法人的存在必有其必要之处,人工智能具有民法地位亦如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理论分析,以及对于《欧洲宪法条约》的具体分析,包括对其形式结构和具体内容的分析,认为欧盟法从国际公法最终会演化为国内法。欧盟法的演变最终会把欧盟带入联邦制国家的未来。"欧洲宪法"虽然现在还没有欧盟各国完全通过,但最终肯定会被欧洲和世界所接受。欧盟法将会是引领国际法向国内法演变的先驱,甚至对世界法的出现是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志宏 《财贸经济》2000,(10):69-73
一、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目前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是一个由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其中 ,作为主体部分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采取的是部分积累制 ,吸收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的优点 ,预筹资金 ,为防范人口老龄化高峰时的养老金支付作准备 ,并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的平稳过渡。从实际效果来看 ,由于体制转轨 ,现有体系既要为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缴费 ,又要为个人帐户缴费 ,存在着“双重负担”。这导致要么就是同时满足两部分的…  相似文献   

18.
论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的渊源,一直有争论。WTO一揽子协议是WTO法律渊源的根基,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至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能否成为WTO法律渊源,一些学者主张纳入。笔者认为这将可能损害WTO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因此主张不宜纳入。另外,参照国际法的渊源,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均有可能成为WTO法律的渊源,但权威国际法学者的学说,是不能作为WTO法律的渊源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理论分析,以及对于《欧洲宪法务约》的具体分析,包括对其形式结构和具体内容的分析,认为欧盟法从国际公法最终会演化为国内法。欧盟法的演变最终会把欧盟带入联邦制国家的未来。“欧洲宪法”虽然现在还没有欧盟各国完全通过,但最终肯定会被欧洲和世界所接受。欧盟法将会是引领国际法向国内法演变的先驱,甚至对世界法的出现是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9)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法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收益的分配机制方面,对于分配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现有分配方式存在弊端,在不同分配主体及其利益关系等问题上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