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晓婵 《消费导刊》2009,(9):145-14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中国化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其基本价值是一种追求受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三赢"的诉讼方式。这为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这一制度在我国已有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进一步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尉 《商》2012,(10):130-130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发展于民主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我国自介绍、引进刑事和解理念之时起,学术界、司法界就从未中断过对这样一个新型刑事司法制度的探讨和争论,刑事和解制度到底是"严宽相济"还是"司法不公",学术观点存在这巨大分歧、司法实践亦存在截然异议,这样的分歧与异议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选择,也阻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议、完善。本文作者尝试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来分析和论证刑事和解制度的合理性,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3.
《商》2015,(24)
刑事司法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刑事司法人员、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司法经费等;外环境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媒体、民意、公民法律意识、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等。通过对刑事司法环境的研究,能够充实和发展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同时也是对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的一种本质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李静 《致富时代》2011,(3):201-201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时下刑事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加之司法资源紧缺和刑罚效果的弊端,如何发挥好不起诉制度应有的价值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以各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为基础,从制度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分析,对不起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比较研究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这不仅有利于在公诉环节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杨兰 《中国市场》2014,(30):158-159
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问题首次写入《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日益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可以成功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刑事和解法律规定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实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电信诈骗也愈发猖獗,在这种大环境下,利用电子证据,为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提供便利也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刑事电子证据的使用和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刑事电子证据的易篡改和易销毁导致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本文拟通过对电...  相似文献   

7.
倪莞 《商》2013,(20):218-21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刑诉法明确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为其在司法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本文整理了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总结了该项制度的证明内容和证明主体,并通过观察制度实施情况,分析当前问题,探讨了制度实施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实践与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郭知明  杞云铧 《中国市场》2013,(34):107-108
我国现行的社会是一个提倡法治的社会,因此,完善各个领域的法律制度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烟草行政执法上我们更应该严格规范其制度。为此,国务院通过颁布有关的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制度的基本架构。本文在简要论述烟草行政执法出现的问题、完善烟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完善烟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李福艳 《商》2012,(23):145-145
长期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这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急需进行规范的问题。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局限在诉讼法或侵权法领域,很难引领附带民事诉讼真正走出困境。实际上,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难以真正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认识不清。而转变理念、创新体制、完善配套制度等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乱象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入手,剖析我国禁止这一制度的根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设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主张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庆萍 《消费导刊》2014,(7):214-214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刑事和解制度终于纳入其中,这标志着我国司法体系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影响下的新型调解制度,旨在调解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社会关系。但作为新的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震 《致富时代》2011,(3):161-161
西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该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其现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张锐 《北方经贸》2002,(12):60-6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多 ,但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迟迟未予建立 ,这是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一个漏洞 ,需要尽快予以弥补。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鼓励出口和推动贸易自由化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这里就我国建立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春茂 《商》2014,(21):217-2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损害后维护公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惩罚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新修订的《刑法诉讼法》以及新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审判机关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是民事实体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结合。在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律框架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最主要的特征依然是附属性,这与此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相悖的,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在附带民事诉讼上,当事人将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周艳 《北方经贸》2012,(8):67-68
渤海湾溢油事件引发人们对环境犯罪和环境刑事司法制度的诸多思考,这一重大事故也使得我国环境司法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发了学者们对我国环境司法制度更加深入的审视,对渤海溢油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可以揭示我国环境司法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完善我国环境司法刑事司法制度的立法观点和建议:科学配置环境行政权和司法行政权;完善相关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李雅琴 《中国市场》2010,(39):154-156
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尚不承认精神损害赔偿,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就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阮奕茜  胡昀 《商》2014,(39):214-214
对于死亡赔偿金制度我国法律在相关规定上没有统一规定。以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似案情因法院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判决和现象。本文通过讨论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的死亡赔偿在我国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达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避免出现“同命不同价”的现象,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统一性,提高法律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和深入,侦查人员是否应当出庭作证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热议,司法实务界也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尝试,但要形成一种法律制度并在我国普遍运行,目前仍面临诸多理论和制度上的困境需要予以解决。本文拟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置于不同法系背景下进行比较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制度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苑佳兴 《消费导刊》2014,(8):229-231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于公诉案件的和解做出了规定,这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一大进步。此前的1996年刑事诉讼法只是规定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而没有规定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新刑诉法对于公诉案件的和解所使用的条件、范围进行了限定,为我国办案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程序提供了指导,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和解制度条件、法律后果等规定略显模糊,导致适用时出现歧义,因而也有待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进行具体阐述。本文将具体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规定的意义以及不足,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薄洋 《商》2014,(12):164-164
作为我国古代刑事司法领域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制度,保辜制度是儒家“德主刑辅”、“先教后诛”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缓和刑事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矛盾、保障被害人权益、减少社会冲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依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借鉴价值。本文中,笔者从保辜制度的内涵出发,阐述其在古代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并对其现代启示意义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