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文昌 《理财周刊》2005,(11):106-108
20世纪初,中国进入社会大动荡时期,外国侵略与各派势力在中国的抢夺,令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侵略的介入,中国传统化也遭受冲击,而人们日常使用的家具,同样留下了中西交融的烙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国时期。而与之对应的民国家具更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直至今日我们日常使用的沙发、衣柜,梳妆台、多宝柜等品种,在明清家其中根本就没有见到。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相似文献   

2.
孙兴学  谭美 《商业研究》2001,(9):167-168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904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商标法,它的问世,并非中国近代工商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它的颁布具有对列强的妥协性和抗争性。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子敏 《商业研究》2002,(10):69-71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经济”将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绿色经济的定义、内容,分析绿色经济提出的动因和机制,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制约绿色经济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这一节主要讲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产生的特点和途径,分三个问题论述: 一、中国社会主义商业产生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自发地产生。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产生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商业的产生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个一般规律存在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资本家私有制经济的对立物、替代物,只有在生产资料资本家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发展,中国史学界开始对当前存在着各种史学历史进行反思。从整体而言,21世纪的史学界已经存在着各种新旧思维的碰撞与摩擦,并且爆发出新的火花。本文就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史学当前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 跨入21世纪的门槛,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必将对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不少人士认为,在21世纪知识经济将以崭新的面貌代替已占据世界经济活动统治地位200多年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势必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伴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显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新世纪企业文化更具有“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在经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分析中国古代的讼师着手,总结中国古代未产生律师制度的原因。引出中国近代的律师制度,分析其产生的综合原因,阐述其演变和发展,根据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总结中国律师制度的制度特点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庆楠 《北方经贸》2011,(9):177-177
文章从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探冤,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二十世纪音乐风格,并结合当时社会现实,从社会意识形态、作曲家自身意识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二十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进而引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客观上存在两次变化高峰,即第一阶段: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纷繁复杂、各数一帜的局面;以及第二阶段:更加激进的先锋派实验音乐占主流的局面出现。20世纪音乐的变化发展五彩缤纷,特点更加鲜明,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长河中可谓是另一个重新开始的探索期。  相似文献   

9.
Lefevere认为,翻译就是改写,它要受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本文通过清朝末年和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些翻译状况,结合Lefevere的翻译理论,重点说明意识形态在我国翻译界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中新型中间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预示了英国社会由两极型社会向着橄榄型社会演变的趋向。而中产阶级的茁壮成长,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城市功能形态发生变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从交通方式到居民居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及社会精英迁居城郊或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使城市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还促进了城镇管理走向民主,从城镇寡头统治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关演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20世纪上半叶发表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论文入手,按不同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揭示了该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特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可云 《中国市场》2010,(50):12-16
从目前来看,"十一五"时期虽然遭遇了许多始料不及的多种困难,但成就辉煌。在举世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顿境地的情况下中国将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盘点"十一五"时期的得失,有利于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方略。  相似文献   

13.
老舍对语言有独特执著的美学追求,主张:“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因而其语言风格自成一家:运用纯净口语,融会欧化句式,饱含哲理性,富于音乐美,为中国20世纪文学语言的创造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若干重要思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些思想理论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分析与研究这些思想理论,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其后十年中国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伟大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前,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使中国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再次抓住问题的关键,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大局,认为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以此为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The ongoing controversy about sweatshop labor has mainly focused on economic, on the one, and ethical aspects, on the other side. While proponents of sweatshop labor have argued that low wages would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s, would create new workplace opportunities and thus improve economic welfare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opponents of sweatshop labor argue that such treatment of laborers would violate their dignity, and they prompt western buyers to stop this kind of exploitation. However, the arguments in this debate are not new. As we will show, the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sweatshop” debate between social reformers and classical liberals in the 19th century. Interestingly, the 19th century debate identified sweatshop labor not as an industrial system but a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becomes more likely when several social preconditions are fulfilled.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 social preconditions identified in this debate determine working conditions till today and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industries were sweatshop labor is more likely than in others—even in west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日趋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选项,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未来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在世界格局发展的重要历史拐点,延续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成功应对"百年变局"的挑战意味着我们仍然处于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回归经济基础层面,从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视角来把握"百年变局"是根本。"战争悖论"使得过去的"百年变局"由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转向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未来的百年之变一定意味着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完善。因此,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运行、变化、走势及矛盾的判断是关于世界经济未来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到现场”意味着文学史研究抛弃“宏大叙事”的叙述和阐释方式,避免跨越式的霸权主义口吻强加“历史规律”于具体史实。保留社会文学生活的本有状态并搁置文化精英的傲慢态度,放弃狭隘的“文学进步”观念和囿于高雅沙龙的单一审美趣味。文学史应该通过文学呈现社会精神——心灵史。  相似文献   

19.
彭思立 《商业研究》2005,(19):23-26
“以客户为中心”这一企业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但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理念究竟有什么内涵,管理学界至今没有深入的研究。从企业管理中心理念的沿革和新世纪新环境下企业管理中心理念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在性质、行为以及经营战略与策略等三个角度全面诠释“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