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定向增发融资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在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基础上引入的新型发行融资制度。其法律依据是2006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近年来,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即使在2008年证券市场熊市期间,仍有107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再融资。2011年以来,定向增发方式的融资规模更是超过了IPO。  相似文献   

2.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一般采用公开增发及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近十年随着股改,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逐渐进入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视野中。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初至2015年6月的299家实施定向增发的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定向增发公告在二级市场是否存在股价效应,然后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定向增发短期公告效应的因素。结论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图1分析了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不同股权再融资方式,图1显示,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到2010年,上市公司利用定向增发融资的次数远远大于其他两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表1对比了2006年和2010年实施不同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表1显示,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从2006年的52家扩张到2010年的290家,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5,(17)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是定向增发,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很少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决定定向增发的终止和实施,具有显著的时机选择倾向。本文从政府监管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有利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逐步接近尾声,各种法规的修订正促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沉睡将近一年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已全面启动,在各种再融资方案中,定向增发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以最新的《管理办法》为依托,着重分析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正>相较于其他再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发行方式灵活、门槛要求低,可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但具体操作时,如何选择定增项目,控制好风险,提高收益,是各界关注的要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346家。当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时,股权再融资是常用的融资方法,其中定向增发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具有发行方式灵活、门槛要求低的优点,可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近年来,私募股权定向增发得到进一步推广,尤其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具体操作时,如何选择定增项目、控制风险因素、提高定增收益率,成为相关人员的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主渠道。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涉及公司财富在不同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与转移。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定向增发的股  相似文献   

8.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定向增发认购方式为切入点,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以现金方式认购能够提高企业价值,而以资产方式认购会毁损企业价值;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现金方式认购优于以资产方式认购。  相似文献   

9.
李波  翟云萱 《会计师》2011,(12):14-15
<正>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也是发挥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三种方式。另外,混合融资方式有非分离交易发行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发行可转换债券两种方式,按照证券法规定,混合融资也要遵守股权再融资的一般规定,因此,可以将混合融资视为股权再融资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施行了规范新时期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正式确认了非公开发行股份(即通常所说的"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选方式的地位。定向增发甫一推出,便大受市场欢迎,目前已是市场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尤其是在全流通背景下,定向增发的股份皆是可流通股份,而且定价更加市场化,凡此种种,新时期的定向增发更具有了特殊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A股市场,对定向增发的特点、法律背景以及现有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定向增发新股的再融资方式,自2006年在我国资本市场采用以来,其增发数量、平均融资规模及其在再融资市场中占的比重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本文将从换购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募集项目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并购、借壳上市、反向以股抵债、股权激励等七个方面并结合实例来对定向增发的目的进行分析,以使该再融资方式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定向增发自2006年正式推行以来,已成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多次定向增发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多次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与仅进行过一次定向增发的公司相比,多次定向增发公司的财务窘迫程度更加严峻;虽然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较好,但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多次定向增发前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陆竞红 《浙江金融》2003,(5):29-30,3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股权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部股权融资方式)和配股、增发新股(即所谓的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定向增发再融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追逐的焦点。近两年,定向增发热情空前高涨,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定向增发的概念及特点,对结构化信托参与定向增发的业务模式进行了着重分析,在分析该业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结构化信托参与定向增发的业务流程,以期对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自1998年以来,增发再融资方式发展势头赶超配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在增发过程中会给予参与认购的投资者一定的折扣率,本文对关于定向增发折扣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在国外学者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国内学者是如何进行吸收、微创新从而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我国特殊的定向增发环境.  相似文献   

17.
谭继元 《云南金融》2011,(4Z):41-41
<正>作为目前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四种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实  相似文献   

18.
闫坤 《中国外资》2013,(10):178-179
近年来,定向增发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的最重要方式。本文对定向增发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定向增发的基本现象、一般影响因素以及特有研究结果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国内市场制度环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谭继元 《时代金融》2011,(11):41+47
<正>作为目前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四种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实  相似文献   

20.
股权再融资之“谜”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对资本市场上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和长期业绩进行了比较。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 ,公司上市后发行新股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没有采用发行成本低的配股方式发行新股 ,而采用发行成本较高的增发新股方式发行新股 ,这个现象被称做“配股之谜” (paradoxofrightsoffer)。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之后的长期业绩出现了下滑现象 ,被称为“新发行之谜” (newissuespuzzle)。对于这两个财务之谜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以期对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