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人们往往把“个大体壮”的国有企业比喻为“老虎”,而把“轻小灵便”的乡镇企业称为“猴子”。在过去的十多年的改革中,无论“老虎”还是“猴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今天,我愿意从一位乡镇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谈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过去是支柱,以后还将是支柱,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一批有“保姆”的企业,它们的“保姆”就是政府,从原料供应到资金落实、从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到企业员工的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2.
严北战 《经济论坛》1998,(21):23-24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如“可口可乐”、“通用电器”,出现了一批新式高级经理,专门负责公司的知识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各公司对他们的称呼各不相同,或“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智力资产主管”。这些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  相似文献   

3.
“改善管理,从‘头’开始”此句话中的“头”有极为深刻的含义。首先是观念上、认识的“头”、即“头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家企业,之所以落后,常由于观念落后所致。发达国家与中国家之差距,中国东西部之差距、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差距,其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说过,水有“五德”,“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浩大无尽”,利万物而不事张扬,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让人想起古人赞颂水的品德。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是我国众多企业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结合我们集团近两年的实践,对“零缺点”的管理模式及其实施要求和办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手缺点管理法”的内涵及其特点所谓“零缺点管理法”就是把工作上可能出现的缺点或错误降低到零。这种管理办法是美国人克劳斯比在1961年提出来的。“零缺点管理法”可以说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但是“零缺点管理”与“质量管理”虽然目标相同然而两者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质量管理是强调作业标准和职工所采用的正确的工作方法;而“零缺点管理”强调从人的心理方向来鼓励职工在从事工作…  相似文献   

6.
名管理学巴纳德曾给“领导”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领导,就是一个人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能力。”很显然,在日常生活及各类事务中,从孩童到成人、从学生到老师、从员工到经理、从一介平民到政府官员,无不在使用各种方式去对别人施加“影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当然也在互相施加“影响”,但一般来说,在这二之间关系中,领导的“影响”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好的领导就是一个善于“影响”的领导,因此,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如欲顺利地执行其职责,必须能够有效地影响自己的部属,这里所谓“有效地影响”就是指一个领导,应该善于运用由组织赋予的、传统形成的和自身所具有的诸因素所组成的权力结构,并以此激发部属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可见,一个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必定是一个善于抓住部属心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管理也时尚     
长期以来,有关管理的定义,大师们给出了相当多的定义,诸如“管理是实践”,“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等等,而近期《新智囊》在研究设计改版的过程中,又凝聚出了“管理也时尚”的口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实提出了一个管理思维中国化的问题。只有思维中国化了,管理行为才可能本土化。否则,你脑子里东西方文化概念名词整天“打架”,“现代先进制度”与道法势术“思想斗争激烈”不能融会贯通为一。此谓不通,不通则痛,管理过程就难免混乱诡谲,破绽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9.
自汪中求先生的力作《细节决定成败》问世以后,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精细化之风”,深思、探讨、实践,以“模糊思维”与“跨度思维”见长的中华民族,正以一种“精细”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苏培亮 《经济师》1999,(1):22-23
时下,一些曾声名鹊起、响彻大江南北的民营企业纷纷“抛锚”,风光不再:巨人“跌倒”;飞龙“失误”;太阳神“落山”;“三株”吃官司;“南德”骗名缠身……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大都将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多元化经营”。1993、1994年...  相似文献   

11.
本然 《经济纵横》2005,(1):13-13
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敬事”,就是对一件事认真做,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前一时期在世界上最畅销的书——《致加西亚的信》所要说的就是“敬事”。  相似文献   

12.
看着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继承》这本书的标题,首先让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一幕幕围绕着“继承”所发生的千奇百怪的故事。从尧、舜、禹的禅让到启的夺权,从宋朝的“烛光斧影”到唐朝的“唐室中兴”,从明朝的朱棣夺权到清官的“雍正疑诏”,无一不围绕着权力的继承和血统的继承展开着各种智力乃至武力的角逐。当然,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把目光对准了中国的商界。  相似文献   

13.
福建的不少企业精明有余、精细不足,还处于“管理的爬行阶段”,如果是“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这些企业就得跳出自己的“城”,拥有高瞻远瞩的视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发现戴明     
《新经济》2003,(10):106-107
对成功的渴求,推动全球企业家孜孜不倦地研究成功者的创新秘诀,如诺基亚的“以人为本”、通用电器“渗透至第一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思科公司始终不渝的“客户至上”、中国海尔“永远追求更高”的品质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5.
“敢怒而不敢言”曾经是许多人在面对权威心中有不满时的状态描写。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在中国文化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话语权的不平等现象也正在遭受严重挑战。当秘书“无法”对老板的苛刻要求说“不”,当下属“不敢”当面顶撞上司,当个人的声音“敌不过”公司的声音的时候,互联网便成了这些“弱势群体”申诉的渠道,成了他们与“强势群体”抗衡的武器。在这里,他们隐姓埋名,他们躲在幕后,却让他们的“对手”暴露在荧光屏之下,遭受万千大众的谴责。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类思想价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结果,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在我国,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必然回归,政府也将沿着“以人为本”的崭新管理理念管理社会与人民。  相似文献   

17.
去年爆发SARS病,今年又来禽流感。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左右“危机”,能做的,只是“防范”与“应对”。有“鸡王”之称的福建圣农,在这方面的做法,确实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不但要向西方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管理”的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管理,管理专家研究管理,管理人员实践着管理。有的大学生说“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有的管理专家说“管理是程序和模式”,有的管理人员说管理是“‘管’东南西北,‘理’春夏秋东”,这些说法引发笔者对管理的深入思考,一次看电视节目,欣赏一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想到管理理论与实践,想对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作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企业的“最佳产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企业“最佳产品”误区的涵义,分析了企业容易陷进“最佳产品”误区的原因,提出了企业避免走进“最佳产品”误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