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建华 《科学决策》2008,(12):185-18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集约利用土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该文以桃源县为例,在分析其农村居民点分布及用地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程度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进行改造、迁村并点、整治空心村、合理调整结构等。以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活动。文章针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高度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然性,同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阐述了增减挂钩政策下的模式整理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巴山镇居民点整理模式的选择策略及评价体系,旨在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科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灵璧县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为例,分析了灵璧县目前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现状,即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和整理,提高集约程度和使用效率,以期为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提供运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是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以喀什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资源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自然断点法,对喀什地区各县市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理潜力测算与分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7 0667.48hm~2,现实潜力为30 009.62hm~2,占理论潜力42.47%。根据现实潜力确定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为3个潜力等级区,其中Ⅰ级整理区为莎车县和疏勒县,Ⅱ级整理区为伽师县、疏附县、叶城县、巴楚县、泽普县、喀什市和麦盖提县,Ⅲ级整理区为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和塔什库尔干县。  相似文献   

7.
张法朋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6-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再开发潜力研究尤其是居民点再开发潜力研究是开展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关键内容,文章在总结目前国内农村居民点再开发潜力测算方法及评价分级的基础上,以广西省北海市为例,提出了在实地抽样的基础上,以农业生产耕作距离和农户搬迁距离为指标建立拟搬迁居民点和中心村的选择标准,创新性地将居民点用地再开发的潜力分为搬迁居民点的还建和中心村安置两大部分,计算其再开发的潜力,而后再对潜力进行分级。农村居民点再开发潜力研究是农村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再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是优化土地配置、盘活存量土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华池县为例,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土地利用、农户可接受程度、政府可接受程度五个方面选择15个限制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测度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显示:一是华池县及各乡镇的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1025~0.7214之间,差异较为明显;二是华池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3424.99hm2,经过综合修正后测度得到的现实潜力较小,为1497.19hm2,这一研究结果符合华池县实际情况。研究表明通过系数修正测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切实可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减缓耕地减少,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没有综合考虑整理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使得农村居民点整理陷入许多误区,偏离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有效地结合整理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科学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原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伊宁市七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伊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最终提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旨在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而在用地结构及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将涉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本文借助SWOT模型,结合广东省的情况,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而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计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基础。文章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河县为例,以101个行政村为单位,基于arcgis平台,通过对广河县2016年0.2m分辨率正射影像图、2017年广河县农村土地确权等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等四种方法对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测算,进而运用AHP决策分析法求得综合潜力值,数据表明,广河县居民点整治潜力为1080.36hm~2,占居民点总面积的28.4%,根据潜力状况将整治潜力分为5级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广河县各村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和村镇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武威市凉州区29镇8乡1个生态指挥部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治潜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凉州区农村居民点占建设用地比例大,居民点分散布局不合理且人均居民点面积超出国家标准。2.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为6138.29hm2,实际潜力值2434.16hm2,占理论潜力值的39.66%,理论潜力转化为实际潜力难度大。3.根据农村居民点整治实际潜力值分为3级,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农村居民点整治乡镇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6.
刘欢欢  张铁刚 《黑河学刊》2011,(11):15-16,55
总结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对策,以期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解析了临沭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路子。通过科学制定规划、计划,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加大旧城区和农村居民点改造,整治挖潜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工业标准化厂房,在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前提下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甘立彩  周宝同 《乡镇经济》2008,24(10):42-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重点研究在城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出几点建议,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问题。而作为土地整理数据重要来源的农村建设土地调查更是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常州市金坛区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细化成果及利用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总结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提供方向,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情况的现状分析,运用动态分析、聚类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集约利用评价,指出区域差异,提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区别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