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包括理论和现实的脱节与理论感召力的减弱、 主体意识的淡薄与行为的失范、 宣传渠道和中介的落后等.基础此,教育部倡导高校加强政治理论社团建设,不少高校已做出有益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理论社团在以人为本、 话语转换、 植根实践、 目标认同、 机制灵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生机和活力,不失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有效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近年来,广西高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在注重理论创新、加强理论社团建设、建设红色网站、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是培养卫生人才的场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培养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田 《理论观察》2013,(1):10-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置身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中,探讨“大众化”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提高理论宣传和教育成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以及存在专门网站少、覆盖面不宽、宣传内容和形式缺乏特色、高素质信息人才缺乏、网络监管制度急需完善、理论传播亟待加强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制定信息化战略、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搭建大众化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途径,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基于交通运输学院工作实践,本文认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抓住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覆盖普通学生这个"绝大多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向大学生宣讲、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其指导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展开,而载体贯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始终,不可或缺。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研究,调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状况,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建设适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佳载体,从而有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康竹朋 《魅力中国》2011,(10):232-23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活化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新路.从而使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化社团是根植于人民大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组织,具有联系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娱乐大众的功能,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南宁市邕宁区民间文化社团活动情况的调研,分析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发挥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活化哩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新路,从而使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曹宏伟 《理论观察》2013,(5):111-11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主要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变化发展为主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的历史进行初步的归结和梳理,将这段历史分为萌芽、复归、重构三大阶段。并总结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推进过程中"实事求是,注重课程设置"、"开拓进取,不断反思总结"、"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以求对今天的大众化推进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彭婧 《黑河学刊》2014,(7):91-92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必争之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必然选择。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文化价值取向模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空洞以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视角出发,探索统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椎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又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能够被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理论只有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价值,社会实践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对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正在兴起;另一方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推进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急需破解之道.高校只有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同时,只有科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走势,增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因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打造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进行网络引导、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武装下洗涤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认同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对于完成当代教育战略理念-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有着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理论的坚定性与宣传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通俗化相结合原则;以及科学性与防止庸俗化、教条化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文阁 《黑河学刊》2012,(2):136-137,14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教学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众化的主课堂。“原理”课教师要从提高使命意识、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实践教学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高校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以民为本”,丰富宣传载体,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路径,对于增强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