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许多地方在倡导廉政文化,与此相反,腐败文化也在一些地方流行。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的较量,成为反腐败中的文化斗争。当前腐败文化的主要表现腐败文化在当前意识形态中不占主流,但它常常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气中。一是灰色民谣。这些民谣流传于民间,讽官刺吏,针砭  相似文献   

2.
"消极腐败"是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失职失德型的责任行为。"消极腐败"表现为奢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消极腐败"源于体制不完善、亲情文化、社会监督乏力。"消极腐败"影响恶劣,克服"消极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强化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的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是有目共睹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不久前召开的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腐败,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政府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即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坚定不移地查办腐败犯罪,依法对腐败犯罪进行侦查、起诉、审判,严惩各类腐败犯罪人员,同时又坚持不懈地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法治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不断铲除腐败现…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腐败的成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反腐败工作还未达到预期的成效。反腐败工作到底要靠什么 ?要把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关键。通过对腐败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的分析 ,通过对权力制约机制重要作用的认识 ,笔者认为 ,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各监督主体作用的加强 ,必将对公职人员及其权力的行使形成监控网 ,从而达到惩治腐败、遏制腐败、防治腐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岩 《发展》2014,(3):64-6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腐败问题是党内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反映。分析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尊重腐败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腐败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开展反腐败斗争有助于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治理腐败要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不断加强国家公职人员作风建设,推动反腐败制度建设;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坚持实事求是,狠抓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7.
夏妍 《魅力中国》2011,(14):105-105
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立足于当前的国内现状和具体国情,探讨我国目前面临的异常严峻的反腐斗争形势,总结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的必由之路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预防腐败、反对腐败的新举措,以期从文化根源上探求方法,遏制腐败,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把以制度反腐作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远 《南方经济》2010,28(2):15-27
本文利用1988至2004年间中国各省详细的反腐败信息和省级FDI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这二十年来反腐败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吸引FDI来中国投资。文章从经验上证实,度量反腐败的贪污贿赂立案数和反腐败人员配备的提高对FDI有相当正面的推动作用,中国改革以来的迅速发展与反腐败关系密切。同时,我们也证实了腐败不是FDI的润滑剂而是会腐蚀FDI的沙子,要靠不懈的反腐败努力控制腐败从而吸引FDI。我们的研究还发现,近十年来的反腐败努力在执行效率上比之前提高了,但人员配备的提升并没有像1997年前那样促进FDI。  相似文献   

10.
一、反对腐败的重要性落后要挨打,是个规律性的历史现象;腐败也要挨打,更是一条铁的历史定律。腐败往往导致落后,因腐败而落后以致挨打。由于腐败是毒瘤,是顽症,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家日益重视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从腐败的成因、腐败的测量、腐败的危害和腐败和反腐败的对策等四方面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评,并指出现有腐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建深 《魅力中国》2013,(11):376-376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反腐败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推进制度反腐要完善教育制度,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制度,并从制度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取决于其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 ,而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取决于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投入量即制度成本。作为反腐败的主体 ,政府是否加强制度建设取决于制度投入成本和制度投入收益的对比关系。在反腐败制度建立初期或新出现腐败的领域 ,反腐败收益往往是大于其成本的。而在反腐败制度建设基本完善后 ,再加大制度成本的投入量则会使得其收益小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政治道德衰败的产物。反腐败要讲究对策。从长远来看,政治道德水平的重塑是更基本、更带根本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腐败问题研究的理论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旭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33-140
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横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生动的研究主题。文章详细阐释了腐败的含义,从寻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合谋理论、法经济理论、制度经济理论等五个方面回顾了关于腐败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并在综述反腐败问题的文献基础上分析了腐败治理问题的思路。针对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可以作为研究视角的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如社会声誉和腐败、分权和腐败、更多的经济治理方式选择、更多的实证和其他视角等。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党中央的布署及举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反腐败一词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及老百姓日常语言中,都频频地使用和出现。但现在理论界及纪检和监察等实际工作部门,对腐败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尚无共识,且多有歧义。这既影响了对腐败现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推进和深化,因而亟待对腐败概念做出公认的界定。腐败作为权力的一种衍生物,它既由来已久,又是跨越历史时期和国家界限的一种现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腐败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这说明腐败现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但…  相似文献   

17.
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呈现了“五多”的态势 ,它严重地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因此 ,从腐败与廉政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对搞好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层声音     
《东北之窗》2015,(5):31
习近平: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一直是世行的主要宗旨之一。世行反腐败的活动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一、在世行贷款项目中反腐败和反欺诈;二、帮助向世行提出要求支持反腐败的国家减少腐败;三、在受援国国家援助战略,贷款计划、政策对话和贷款项目选择和设计时考虑反腐败政策和措施;四、支持全世界的反腐败运动和减少腐败的努力。世行采购指南(适用于工程和货物采购的红皮指南第1.25条和适用于咨询服务采购的绿皮指南第1.26条)中有对腐败和欺诈的定义和反腐败反欺诈的规定。在世行的标准招标文件(SBD)的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和投标书格式中均有反腐败的规定。在世行贷款项目中被世行确定为有腐败欺诈行为的承包商、制造商和咨询者将被列入世行的黑名单,在世行贷款项目中永远或一段时间内不能中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反腐败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注重民主监督防止腐败、主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着重从严治党、把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并重。邓小平关于反腐败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