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酸与无知     
传媒采访李嘉诚,谈到对财富的认识与驾驭,李嘉诚抬起脚,指一指:"这双皮鞋穿了7年。"张艺谋开车,坐在身后的同事开玩笑.唱起:"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张艺谋在哄堂大笑中一脸不解,他不知道,不听过风靡全国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他解释:我不会打字,从来不上网。  相似文献   

2.
偷师学艺开发新品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班机飞往意大利的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相似文献   

3.
向自己突围     
传奇性的致富生涯,以及他在华人社会政商界所具有的影响力,使得李嘉诚享有“超人”的美誉。许多听过李嘉诚演讲的人,经常会提出相同的疑问,如常有人问及他的商业帝国为何数十载立于不败之地而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前不久,商业巨子李嘉诚接受媒体的访谈,对此的回答是:在全球化与新经济的时代,仍然需要保有传统经济的诚信精神之外,企业必须更有创造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才能成功;而企业家本身必须更有超前的前瞻意识和适时向自己突围的自觉和勇气。他饶有兴致地讲述了一则哲理故事。在所有能飞的动物里,大黄蜂是一个另类。…  相似文献   

4.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足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耐劳,创立出自  相似文献   

5.
孙东 《致富之友》2003,(4):26-26
李嘉诚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从你20岁起,每个月拿出1200元钱投入股市,这样坚持到50岁,你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6.
瓜界之战     
正吃瓜,也得有文化!华夏古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瓜国。瓜界的战争,一直持续了3000多年。黄台之瓜2019年夏天,香港超级市民李嘉诚在报纸头版刊登声明,表达自己对所在城市前途的忧虑,其中最引发争议的是"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典故出于唐高宗时期,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理,武后先废太子李忠,后杀太子李弘,继位太子李贤日夜忧思,作《黄台瓜辞》劝谏母后:"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相似文献   

7.
文摘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榜单中首当其冲的自然还是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盖茨已是连续6年蝉联此项殊荣,而今年的资产总额更是达到了407亿美元。中国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以78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排名榜单第五名。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经济》2014,(7):24-25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这是我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很多人一谈到销售,就简单地认为是“卖东西”,这是对销售很片面的理解,其实人生无处不在销售,因为销售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需求、判断需求、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如意棒"小蘑菇"致富伞"猪饲料"金元宝"在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只要提起秦玉玺,群众对他当镇人大代表的事知道的不多,相反对他靠"金针菇、小蘑菇、猪饲料"发家致富的事,几乎人人皆知,无不竖起大姆指,夸他有思路、有办法,菌种催生饲料"富了"他。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工作他选择了基层场站;农广校需要有农技推广经验的校长时,他选择了农广校。三次选择他都没有离开农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头韧性十足的牛,扎根滩涂,一干就是十多年,把中路港乡从贫穷带向富庶。他是有求必应甚至不请自到的"活财神",多少中路港人在他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群众说:"没有丁元太,就没有今日中路港的发达"。他是又"抠"又"拘"的清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沾染半点奢华。他,就是射阳县"十佳公仆"、中路港乡副乡长、优秀共产党员丁元太。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金陈村有一个"谜"一样的中年汉子,他在庄稼地里时,看上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奔走在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时,看上去是一个精明的老板;他在洽谈业时,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经纪人;他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疑释惑时,看上去是一个满腹知识的技术员;他在鸡棚里时,是"鸡司令";他在猪舍里时,是"猪倌"……  相似文献   

13.
他虽为农民,却仗义解救被拐少女,被称为"桐柏山下的镇邪委员";他收入微薄,却慷慨解囊捐助公益事业,被誉为"精神万元户";他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提出了150件建议和议案,是湖北省有名的"建议案大王";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努力实践自己"只要当一天人大代表,就要为老百姓说一天话"的诺言。他就是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青苔村,一位连"村官儿"都不是的普通党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梁建国。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石门县西北山区的壶瓶山镇,有位中年汉子,群众称他为"三解"干部,业内人说他是一位"红管家",家里人则认为他是"拼命三郎".挂着这三个"头衔"的人,就是壶瓶山镇经管站站长卿远碧.  相似文献   

15.
在唐山,人们谈起明显走在全国前列的唐山新能源建设,就会提起走在最前面披荆斩棘的一个人,他就是担纲市新能源办公室主任的陈绍信。陈绍信常说,他只是—个给唐山148万农户"拾柴"的人。他拾的"柴"却不是一般的柴。而他,也不是一个一般的"拾柴人"。  相似文献   

16.
"被挂户"孩子曝光50岁的陈老五偏爱他的第六个孩子,也是他的头一个儿子。这位山东农村汉子"不高兴"妻子给他生了个女儿,而妻子嫁入门  相似文献   

17.
<正>他,曾是国企职工,因梦想而下海,险被商海"淹"死。他,曾想跳河自杀,因一句话而活下来,重新上路。他,曾经坐过牢,因为读了一些书,思考了一些问题,悟到了未来之道,结果以"代养"谋得了发展。如今,他要做前人之未做,谋划用"精准农业"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庄园,做广西物联网农业先行者。他做,故能独成其论;他谋,故能分享其道。他叫覃建明,广西来宾论道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有很多称呼,有人称他"邢代表",有人叫他"邢书记",也有人直呼他"老邢"。无论别人喊他什么,他就一个愿望——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上,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19.
正他自称是"蘑菇王子",虽然样貌称不上帅,但是他的种菇技术绝对不辱"王子"这个称号。他是不折不扣的"80后"新农人,是陕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执行理事长,是"山西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更是全国优秀创业就业个人。一堂课改变了他的人生路原本,高考那年黄超的第一志愿是武汉大学,那是一个湖北  相似文献   

20.
老处     
叫他老处,其实他并不姓处。因为他在乡里干科级一职十多年了,去年按规定享受副处级待遇,于是人们便叫他"老处"了。老处说他很幸运,连小学没毕业就弄了个副处级待遇,在西海固的这深山穷沟里,也够个"高干"了。老处是"文革"中招的工。别看他个子不高,两道眉毛浓得憨憨实实,但是,转干前,他就发现了"门道"。那年头,想要有个工作,或者想升迁什么的,一是靠"语录",再就是"知识"。在这偏远之地,当时能写会算的非常缺,即使小学三年级,也会被公认是大学问了,不是当记工员,就是作会计。老处当时是大队会计。时间不长,又调到公社当会计。他总是起早贪黑,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帮助许多生产队建帐整帐,培训财会人员。他口袋里经常装着本语录,有空就学上一段。这样的典型,公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