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六五”期间累计生产原煤8.38亿吨,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占35.6%,仅1984年和1985年乡镇煤矿产量比上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9%和26%,充分显示了乡镇煤矿的优势。但进入“七五”以来,乡镇煤矿发展速度减慢,1986年比1985年减产0.26%,1987年比上年产量仅增长3.18%。地方乡镇矿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保证地方乡镇矿具有足够后劲,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镇煤矿的高速度发展。全国煤矿总产量1985年达到87228万吨,比1980年增产25215万吨,其中乡镇煤矿的增长量占67.26%。“六五”期间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8%和4%,均低于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而乡镇煤矿则为20%,比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高7%。1970年以来,这三类煤矿逐年发展速度见图。乡镇煤矿在全国原煤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18.32%,上升到1985年的32.47%。这支异军的突起,使持续多年的全国煤炭供需紧张形势转向缓和,  相似文献   

3.
“六五”期间前四年,山西乡镇煤矿平均每年递增产量994万吨。今年前四个月又生产原煤23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22万吨,增长44%。但是,今年山西煤炭存量也增加了410万吨,连同去年存煤总计已达3891万吨。而积压的主要是地方煤炭,大量的还是乡镇煤炭。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山西乡镇煤矿盲目发展,生产过剩,要“以运定  相似文献   

4.
(一) “六五”期间,全国乡镇煤矿异军突起,以年均增长19.2%的速度发展。到1985年,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已构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进入“七五”以后,发展速度逐年趋缓,但煤炭总产量和年增长量,仍基本保持了这一水平。到1990年,经过清理、整顿,全国仍有各类形式的乡镇矿9.1万处,年产3.77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9%。乡镇煤矿的大发展,10年累计产煤25亿吨,除1257个产煤县自产自用外,增加社会商品煤20多亿吨。其中,供国家和省(市、区)调用支援重点工业约8亿多吨。为缓解  相似文献   

5.
“六五”期间,我国乡镇煤矿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末,在全国27个省(区、市)的1200多个有煤炭资源的县(市)中,已办起各种不同形式的乡镇煤矿6.3万余处,从业人员约200余万人。1985年乡镇煤矿产煤2.73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8.72亿吨的31%以上,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煤矿对加快开发我国煤炭资源、缓和能源供应紧缺矛盾、改善煤炭工业布局、繁荣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区乡镇煤矿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80年为起步阶段,全区乡镇煤矿由128个发展到195个,原煤产量由175万吨增加到412万吨。第二阶段是“六五”时期,为迅速发展阶段。到1985年底,全区乡镇煤矿达305个,生产原煤1217万吨,其产量占全区总产量69%。第三阶段1986年以后为巩固提高阶段。为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中国煤炭工业》2004,(3):37-37
2003年全国产煤17.36亿吨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情况统计快报显示为17.36亿吨,比今年年初《煤炭运行调度周报》公布的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6.08亿吨的数据超出1.28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快报,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与乡镇煤矿的原煤产量分别占原煤总产量的47.81%、16.94%和35.25%。国有重点煤矿产煤8.30亿吨,同比增产1.18亿吨,增长16.6%;国有地方煤矿产煤2.94亿吨,同比增产0.31亿吨,增长11.6%;乡镇煤矿产煤6.12亿吨,同比增产1.94亿吨,增长46.5%。煤炭出口将受调控《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8.
全国乡镇煤矿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至1985年三年内,乡镇煤矿个数由1.8万处发展到6.3万处,1985年生产原煤达到2.7亿吨,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1/3,比1982年产量净增1.46亿吨,平均每年增产4800万吨。可以说,乡镇煤矿已经成为产煤地区振兴经济的支柱。乡镇煤矿的发展有没有后劲,能否稳定而持续的增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有后劲,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处理积累  相似文献   

9.
1994年3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乡镇煤矿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发展乡镇煤矿的“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乡镇煤矿的高度重视。在“十字方针”的引导下,乡镇煤矿产量继1993年首次与国有重点煤矿持平后,1994年原煤产量达5.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4.7%,再次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煤炭生产的结构调整,2000年底,全国对小煤矿进行了严格的清查,先后共关闭小煤矿4.7万处,压产3.5亿吨,从而使小煤矿随意布点,乱采乱挖现象得到了遏制,煤炭开采和生产经营秩序也随之好转。经过整顿,虽然乡镇煤矿生产总量下降明显,由95年的5.97亿吨下降到2000年的2.67亿吨,平均年递减率为14.71%,但乡镇煤矿生产总量仍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7%,如何保证乡镇煤矿的良性开采和有序经营,依然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煤矿生产的现状 1.基础薄弱,先天不足。由于乡镇煤矿大都起步于民间小煤窑,自发办矿,财力有限,缺资金、少材料、无技术,主要依赖资源优势和传统技术,因陋就简,作业方式落后。近几年虽经改造,仍  相似文献   

11.
“六五”时期是煤炭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煤炭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1985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8.5亿吨,平均每年增长4600多万吨。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煤炭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尤其乡镇煤矿增长幅度更大。1985年完成2.5亿吨,比1980年增长1.38亿吨,超过了统配和地方国营煤矿增长的总和。基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六五”完成投资22亿元,比“五五”增长56%;开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年来,煤炭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煤产量由1980年的6.2亿吨增加到1990年的10.8亿吨,增长了1.74倍。由于煤炭产量高速增长,以及近几年来煤炭供需情况紧张和相对缓和交替出现,影响了人们对煤炭工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的认识。事实上,煤炭产量十年高速增长中包含着某些不正常因素,增长量中约有60%来自乡镇煤矿。而乡镇煤矿是不稳定的。“七五”时期乡镇煤矿年均增长速度就由“六五”时期的20%猛降为6.6%。1985年至1987年以及近两年交替出现的煤炭供需缓和局面,又都是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各部门特别是用煤大户煤炭需求量暂时下降所致。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至少要14.5亿吨,而煤炭产量据最近编制的“八五”及十年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到2000年为14亿吨左右,而且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如果某些条件不具备,实现14亿吨也是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年消耗煤炭约8000万吨,80年代初,在“有水快流”政策的鼓励下,乡镇煤矿一哄而上;90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最多时达274处,产量约400万吨。江苏关闭所有乡镇煤矿的决策,立足于江苏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截至2002年8月,全省166处乡镇煤矿已永久关闭162处,保留4处矿划归江苏天能集团。至此,江苏结束了乡镇煤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六五”以来,由于放宽了开采政策,全国乡镇煤矿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目前,在全国1200多个有煤炭资源的县(市、区)中,已办有乡村集体、集资合股及个体联营户等多种形式的小煤矿9万多处,1989年实际产煤3.56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应当看到,乡镇煤矿是在国家能源紧张、资金不足和新旧体制交替的经济环境中,在“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号召下,应运而生并很快壮大起来的,先天性的经营行为短期化,再加超前发展与管理相对落后,许多应当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六五”期间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我省有13个地市、38个县区有地方煤矿。年产30万吨以上的县区有20个,主要集中在洛阳、新乡、许昌三个地区和郑州、安阳、焦作、鹤壁、平顶山等城市。上述地市共有地方国营煤矿81对,年生产能力为1535万吨,占全省地方国营煤矿总生产能力的96%。另外,有90%以上的乡镇煤矿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六五”期间地方煤矿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1)原煤产量增加。“六五”期间全省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山西省火车调运煤炭10420.98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71.64%,其中国家统配矿调运6903.42万吨,占生产量的95.31%;地方国营煤矿1909.46万吨,占生产量的67.07%;社队矿1607.9万吨,占生产量的36.08%。据1982年底不完全统计,全省社队煤矿的存煤高达1500万吨以上。所以,社队  相似文献   

17.
一、异军突起,作用不可忽视 江西省煤炭储量相对贫乏,煤炭供应有相当部分要依靠省外。市场经济的建立,乡镇煤矿的崛起,促使江西煤炭市场逐步形成国有、乡镇、省外“三足鼎立”的局面,特别是乡镇煤矿异军突起,产量高速增长。由1976年产336万吨上升到二十世纪末的年产1400万吨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地方煤矿的产量已达到46602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3.4%,第一次超过了统配矿的产量。在地方煤矿的增产中,乡镇矿又起了突出的作用,由1980年的11362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28324万吨,净增11692万吨,平均年递增速度为20%。1985年乡镇煤矿的产量已占到同期全国原煤总产量的32.47%,成为我国煤炭工业一支举足轻重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它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煤需要,缓和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稳定市场煤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速农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全国煤矿沿着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的新路子全面起步,原煤生产继续稳步上升。全国原煤产最70,033万吨,完成计划的104.53%,超产3,033万吨,比上年增长5.1%,增产3,401万吨;提前两年达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统配原煤产最36,312万吨,完成学核计划102%,超产712万吨;完成分配计划100.3%,超产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8%,增产1,322万吨。地方原煤产量33,721万吨,完成计划的109.5%,超产2,921万吨,其中:社队煤矿超产1,852.08万吨,占64.3%;地方国营煤矿超产1,068.55万吨,占36.6%。地方原煤产量比上年  相似文献   

20.
我区是山西省重点产煤地区之一。到1988年底,全区乡镇煤矿已发展到259个,年产煤1292万吨(除朔州市外)。目前,乡镇煤矿劳力严重短缺。年需劳力2.6万人,现在只有1.9万人,尚缺6500人左右,占所需劳力的41%。因此许多乡镇煤矿不得不将原来的三班生产改为二班或一班生产,煤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