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草地资源管理的公平性与管理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和农区的最大区别是放牧情况下维护产权排他性的成本较高,常常是普通牧民力所不及的重任。现阶段草原家庭承包制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给贫困牧民,特别是给无畜户提供的收益机会不平等。忽视草原承包中存在的缺陷,却采取草畜平衡管理、禁牧等措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提高了牧户生产成本,而且导致了寻租行为,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因此保障贫困农牧民收益的机会公平和维护利用草地资源的权利是草原管理体系改革中必须重视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区自1997年落实草原"双权一制"以来,牧区绝大多数嘎查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模式,以牧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极大地带动了牧民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快速提高了牧区畜牧业生产能力。但是,因我区大部分牧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  相似文献   

3.
陈巴尔虎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牧业旗,也是国家草地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生产是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畜牧业规模扩大,与保护草原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牧民持续增收和区域生态安全建设。西部大开发以来,  相似文献   

4.
白永利 《北方经济》2015,(12):64-6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包括禁牧草原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资金.我区自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为期5年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或补奖机制),实施总面积为10.13亿亩草场,其中,5.48亿亩草原实施了禁牧,4.65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48万户牧民享受到了每户每年800元的牧民生产性补助(其中的自治区配套300元),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涵盖了自治区所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一些牧户的生产经营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牧区小牧户的增收渠道只有通过降低自然风险来实现,即通过组建牧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合作经济组织间协商使用草地,实现移动式减灾,进而达到风险防范。通过5年来小范围的牧民合作实践,它的可行性牧民是认可的,但是大范围的推广则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政策和制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哈斯  周娜 《北方经济》2012,(13):39-4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继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国家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广大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牧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期,自治区发展中心参加了由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组织的调研组,  相似文献   

7.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半农半牧区本身具有生态脆弱性,多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自20世纪90年代末,半农半牧区开始推行禁牧、休牧等草原生态保护制度试点,以草原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牧户,其生计受到较大的影响。2012年,我国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范围扩大,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和山西5省的半农半牧区,按照落实到户所承包的草牧场面积,当地农牧户获得禁牧补助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同时要承担保护草原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王关区 《北方经济》2012,(11):24-27
正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生产经营方式,既包括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华,也可纳入现代的科学技术,使其逐步实现现代化;牧区矿藏、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畜产品资源优质、且有特色,这就为牧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如何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牧民增收为主导,有效推进牧区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需要深入地研究、科学地实践。  相似文献   

10.
《北方经济》2011,(23):44-48
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加速扩张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日益下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行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牧区新型合作经济蓬勃发展,其动力缘于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牧民生产市场化程度低,面临着运销难,增收难的问题;北方草原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仍然严重制约着牧民的生产活动;在畜牧业产业化方面,企业与牧民的利益关系联结弱,牧民难以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收益.而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升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协调企业与牧民的利益联结,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孟慧 《北方经济》2006,(15):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与深人,使养殖牲畜为牛的牧民负担增加,收入增长迟缓,牧民收入差距扩大,牧民实际收入减少,这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牧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和切实增加牧民收入的途径,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舍登是乌拉特中旗的新型牧民,几年来,他以经营草原为理念,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草原建设,引种人牧、科学养殖、草原旅游为一体的家庭生态牧场,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走出一条发展草原牧业的新路子,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原破坏和退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政策作为治理草原退化的主要措施在各国已被推广多年,但尚未得到显著的成效.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游牧文明将会如何发展?能否找到保护草原的同时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牧户经营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得双赢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阿巴嘎旗巩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稳步提高牧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入户调研或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等方法,对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因人均草场面积差距导致牧民补贴收益差异大,区域划分不够细致导致缺乏对重度退化草场的保护,暖季和冷季的载畜量标准差距过大导致不符合实际养畜规律,草原专职管护员少、监管技术薄弱导致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牧区新型合作经济蓬勃发展,其动力缘于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牧民生产市场化程度低,面临着运销难,增收难的问题;北方草原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仍然严重制约着牧民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与深入,使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负担增加,收入增长迟缓,牧民收入差距扩大,牧民实际收入减少,这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牧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和切实增加牧民收入的途径,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生态移民收入能否增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生存环境的脆弱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的弱质性,如何在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草原牧区资源潜力,改变生态移民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和扶持生态移民后续绿色高效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孙静  盂慧 《北方经济》2006,(8):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