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受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却进一步加大.本文旨在分析制约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屈小博 《发展》2014,(11):12-12
正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规划》和《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如何解决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户籍改革的成本范围包括哪些?户籍改革的本质是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体系最终消除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户籍改革成本要考虑三  相似文献   

3.
《产权导刊》2014,(5):52-52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李迅雷4月9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很多人认为中国城镇化还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因为城镇户籍人口占比不到40%,但我认为城镇化已到后期,中国的城镇化率是被低估的。现在按常住人口算城镇化率是52%,中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60%,我认为现在已有60%了。  相似文献   

4.
温家鹏 《宁波经济》2014,(4):19-21,25
外来人口是宁波人口增长的主因,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超过70%的外来常住人口和90%的本地迁居人口进入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在市域内迁居数量较大,228万外来常住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约200万的本地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应是当前宁波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根据上述特点,宁波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建立引导人口集聚的城镇发展策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分成、产业调整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快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微宁波     
《宁波通讯》2013,(22):84-84
@宁波发布:【宁波明年起可免费享受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从明年1月1日起,凡参加宁波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常住人口(指宁波市户籍人口及办理居住证半年以上的非宁波市户籍人口),均可享受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项目。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1,(16):20-23
从2010年8月开始,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在10年内,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  相似文献   

7.
难题1户籍之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严格说是造成我国二元结构、也就是拆开城市和农村的一堵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说。尹中卿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户籍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名义城镇化率。有大量进城务工农民或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居住了,  相似文献   

8.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开发投入强度达到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持续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18年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基础上, 2019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0万人以上,进一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河南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3.6%到2017年实现过半,尤其是近5年间每年农业人口转移在200万以上,巨大的城镇化人口增量和农业人口基础对于河南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经济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情国力》2005,(6):55-58
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通常特指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前往其他地区滞留暂住的人口。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流动人口为12107万,其中:从城镇流出3267万,占27.0%,从乡村流出8840万,占73.0%;流入城镇的9012万,占74.4%,流入乡村的3095万,占25.6%。即1.2亿的流动人口巾,从乡村流出的有73%,流入城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是影响世界的重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35年来,高速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使5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实现了年均10%的经济增长,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并正在快速地迈向高收入国家,其中,沿海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已经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同时,我国城镇化避免了大范围失业、贫困和出现贫民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走上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流入.据"六普"资料,2010年,浙江常住人口5446.5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4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即5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以上来自省外.与10年前的2000年相比,省外流入人口增加813.5万人,相当于新流入了一个海南省(867.1万人)的人口,增幅高达220.5%,年均增长12.4%,十分惊人.与此同时,10年间全省户籍人口仅增加246.7万人,仅占省外流入人口的20.9%,也就是说,在浙江新增人口中,近80%来自省外.省外人口的大量流入,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常住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8月开始,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在10年内,将有1000万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  相似文献   

14.
最新公布的2012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多年增长后首次下降,净减少345万人.这一转折意味着,中国劳动人口负担正快速加重,养老问题随之进一步凸现. 浙江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全国.2011年,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823.2万人,占常住人口17.3%,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91万,将占到户籍人口的两成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破题的关键,是要充分认清产业结构偏低是造成浙江城镇流动人口量大而质低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浙江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最近中国社科院一项研究成果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3%,名义上实现社会结构以城市为主的历史性跨越。而早在10年前,浙江就已经实现这一重大转变,2001年,浙江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常住人口比重的半壁江山,达到50.9%。2010年,浙江城镇化率更是提高至61.6%,高于全国平均1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正"防止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可能比搞城镇化更艰巨。"前,中国城镇化的水平已经超过了50%,2013年城镇化率是53.7%,城镇常住人口是7.3亿。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是60%,2030年将目  相似文献   

17.
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中国现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明显脱节的关键。基于2016年的问卷调查,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地区迁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济南市外来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以鲁中西部迁入为主,随迁人口逐步增加,就业和居住趋于稳定,但工作年限较短;第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教育、年龄与职业等状况及其家庭状况,再结合工作地状况决定了其市民化意愿;第三,外来人口城市融入能力差,且城镇落户政策的差别对待。文章最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市民是指在浙江省内居住、工作,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人员.按"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口径统计,浙江新市民约有2800万人,占浙江常住人口的43.4%,其中外省籍约占85%.经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绝大多数新市民为16-60岁的劳动力群体,但文化程度不高,普遍为初高中学历.新市民是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城镇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9.
杜枫  陈长礼 《走向世界》2013,(3X):24-25
<正>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布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省级、市级示范镇建设,启动3万户5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规范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深化户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祁恒珺 《发展》2007,(10):151-15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6%,超过城镇的6.29%的水平,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达17.39%,而城镇为13.1%.城镇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