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环境新闻是一个独特的新闻类别。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以和谐生态观为主要指导思想。二、报道维度上,由浅绿色。三、报道模式上,追求多视角和深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新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问题、环境报道的形式主义问题等等。环境新闻正朝着趣味化、人性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扬 《江南论坛》2003,(5):50-51
近年来新闻界最醒豁的一个事实就是:全国许多地区的报业竞争风起云涌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短兵见刃的比拼越来越多而透过报业大战的烟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价格大战”还是“改版风潮”,各家媒体均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新闻质量的注意力与着力点主要放在了社会新闻这一块:刊载社会新闻的版面扩张了,辟出的社会新闻专栏固定了,着笔社会新闻的品种多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面拓展了,第一时间抢社会新闻的意识和手段更新了,等等。社会新闻受到如此重视以及它在版面结构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似乎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社会新闻究竟写什么和到…  相似文献   

3.
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凡失实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的客观事实,凭着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意志去报道“新闻”。就新闻界自身来说,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应辫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洪钧 《发展研究》2007,(12):104-105
新闻可用性是指新闻能满足受众、社会的某种需要,是对受众、对社会的适用和影响程度.新闻可用性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包含在新闻事实之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李欢 《大陆桥视野》2011,(12):101-101,103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是电视节目中心的重头戏。笔者作为一名采写社会新闻的记者,对社会新闻的采写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本文对此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舆”在古代是指车厢,后来泛指车子、轿子,后来延伸为拉车的人或抬轿的轿夫,也就指为普通老百姓。“论”则指议论或意见。“舆”和“论”和在一起泛指是公众的意见、观点和议论。而“监督”也就是监察和督促的意思。舆论监督就是借助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上的某种事物进行监察和督促。新闻熙论监督,是指通过新闻事实报道的方式,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7.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社会新闻,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等,采访并报道这类新闻,让市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是社会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新闻的深度报道,就是在反映客观事件的时候,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此类报道的特点。这就要求记者不仅有锐敏的新闻眼光、强烈的新闻意识,一切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有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连丽萍 《大陆桥视野》2013,(18):127-128
县级电视台作为重要的基层新闻宣传与信息交流平台,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策划,提升新闻采编质量和电视节目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画面是新闻传播中无可替代的传播方式,生动具体,更富有纪实性和真实感。是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独特语言,是体现电视新闻特点、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手段,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蒋理 《时代经贸》2011,(18):2-3
当传统的纸质媒体跃进到读图时代,人们接受新闻信息、感知外部环境就更多地通过图像符号来实现。与此同时,影像新闻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影像新闻伦理是指利用摄影技术所拍摄的图像通过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责任与义务的理论化、系统化的阐述。影像新闻伦理与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伦理存在着历史上的承继性和逻辑上的相关性,但二者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康新安 《大陆桥视野》2012,(10):136-136,138
校园新闻是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从属于教育新闻,它报道的主体是师生员工,其主要媒体是校报、校园有线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栏等阵地。校园新闻具有新闻的真实、新鲜、公开、重要的基本特性,同时也具有教育性、接近性、专业性和文献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类新闻,也是较难以操作和表现的一类新闻。本文分析了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长期不受欢迎的原因,就如何立足于地方,做足、做好时政新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滇庆 《新经济》2003,(8):64-65
新闻监督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意义。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与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媒体舆论监督保护得好,其资本市场就发育得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在校中职生的性格特点,从正面说明中职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又从中职学院体育课程的现状,反面论述了体育课程在中职院校当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结论。体育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10):117-1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应运而生”。面对日益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要极力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了新闻媒介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维持媒介正常秩序,积极主张新闻改革,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新闻学中,有“硬新闻”类分。主要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强调这类时效J注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重要事件,受众阅读或视听此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务求高重它所客观记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通过对浙江6频道《1818黄金眼》节目的举例分析,针对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特色,结合《1818黄金眼》这个品牌节目的成功实例,通过民生新闻报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高民生新闻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更好的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为观众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立足民生、服务民生,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做更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一个“以人叙事、以事述史”的写作方式,用纪传体的方式记叙了2000年前的新闻,这种写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史记》的某些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又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什么是新闻真实?新闻为什么会失实?《史记》是否会出现失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一个“以人叙事、以事述史”的写作方式,用纪传体的方式记叙了2000年前的新闻,这种写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史记》的某些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又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什么是新闻真实?新闻为什么会失实?《史记》是否会出现失实?  相似文献   

20.
国内对经济新闻的定义有"经济事实"说、"经济信息"说和"经济选择"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最新发展较之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定义上更能解释经济的本质.联系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新闻的定义应该是: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