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现行有关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是在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9章的“外币业务”中;有关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因现行制度对外币业务的规范较为简单,“新准则”制定时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外币折算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更趋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企业国际间的交往将会进一步增强,购买或销售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借入外币资金经营,取得或处置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等外币业务在企业中将占重要的地位,如何规范会计核算是事关企业外币业务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一环。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等117-120条针对外币业务及会计处理做出了专门规定,现就有关规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币交易业务已成为中国企业贸易的常态。《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交易业务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准则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还存在商榷的空间。文章首先在会计理论上分析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是否合理;其次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探讨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利润表的影响;最后提出将未实现汇兑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按照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有关账户;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年度)终了时,应当对外币账户(包括资产类和负债类)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区分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后的《公司法》已正式实施,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此对实收资本科目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法律内涵和会计理念角度,对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出资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当一个企业从事以外币为度量单位的进出口业务,进行海外投资及其相关的外汇避险保值时,复杂的外币会计问题就产生了。因为外币和本币的最终转换要通过外汇市场,而这种转换的汇率又瞬息即变,所以确认和呈报外币业务就更需要明确的会计规则。以一进口业务为例,本文试图用简洁的会计语言阐述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避险保值的方法,如能对所阐述的理论融会贯通,那么,复杂的外币会计处理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章彪 《商业研究》1995,(1):16-18
计量属性法在外币折算理论中的运用章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3年发表的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处理》中,要求按两次交易观点处理外币交易,对外币报表折算同时推荐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由于这两套体系自身的缺陷,特别是我国正处于会计制度改...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一外币折算》(以下简称“新准则”)在整体思路上与原会计制度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将对这些差异对会计实务造成的影响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企业记账本位币之外的货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以及计价等的一种经济形式的业务就是外币业务。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是外币统账制。所谓外币统账制,就是指在产生外币业务的时候,要及时地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入账。由于外币汇率的变动,外币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也相应的发生变动,这样就产生了汇兑损益。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外币业务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针对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第2号准则即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了长期股权投资中涉及的企业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第20号准则即企业合并,规定了企业合并中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本文根据这两个准则,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两项准则之间的联系以及业务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企业记账本位币之外的货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以及计价等的一种经济形式的业务就是外币业务.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是外币统账制.所谓外币统账制,就是指在产生外币业务的时候,要及时地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入账.由于外币汇率的变动,外币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也相应的发生变动,这样就产生了汇兑损益.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外币业务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针对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外币折算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的要求、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但在新旧准则中还存在部分未尽完善的地方。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思想,逐步完善我国外币折算范围与理论方法体系;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与比较。遏止资产会因采用不同的汇率造成资产不实;资产价值计量价格不同容易引起的财务纠分。  相似文献   

13.
新外币折算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的要求、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但在新旧准则中还存在部分未尽完善的地方。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思想,逐步完善我国外币折算范围与理论方法体系;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与比较。遏止资产会因采用不同的汇率造成资产不实;资产价值计量价格不同容易引起的财务纠分。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现行有关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是在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9章的"外币业务"中;有关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因现行制度对外币业务的规范较为简单,"新准则"制定时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外币折算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更趋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在业务处理范围、会计核算方法上有重大调整.规范了企业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笔者结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谈一谈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6.
李波 《中国市场》2010,(48):118-119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财政部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未作明确规定。结合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捐赠业务的比较分析,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发现新准则下对企业接受捐赠业务的处理在观念上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对跨国企业海外机构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尚未有具体规定,为此本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会计处理和外币报表折算3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是国际会计中比较复杂的实务问题,也是理论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本文重点对有关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不同理论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有关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外币交易会计具体准则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承接大型石油石化、路桥、水电等建设项目的中国企业,由于项目建造周期较长,往往跨越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建造产品价值较大。在项目实施之前,建造施工企业与产品的需求方要签订建造合同。一般情况下,所签订的建造合同的合同币种为外币,币种通常使用项目所在国货币或双方均认可的世界通用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等。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并没有对外币建造合同的会计处理进行相关规定。本文就如何进行外币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以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以及不同外币折算发生的价差。外币交易折算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记入当期汇兑损益.汇率变动直接形成汇兑损益。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给外贸企业的汇兑损益核算带来很大影响。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有关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谈谈外贸企业如何规避汇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