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研究》1980,(S1):19-20
中国金融学会代表会议一致推举李葆华同志为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特别邀请曹菊如、段云、薜暮桥、许涤新、戎子和等五位同志为顾问。协商通过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九十五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在文化大革命中是一个重灾区,银行被并入财政部,银行业务萎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任命李葆华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恢复了银行机构。李葆华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制的儿子。李大制蒙难以后,固民党想斩革除根,李葆华被迫亡命天涯,远走日本。回国后,他隐姓埋名,化名赵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新中固成立后才恢复本名,担任北京市委书记。他曾调任安徽省委书记,为大批干部落实政策。李葆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后,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他首先对大批干部落实政策,把银行的骨干解放出来,同时,对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元旦前的一天,时任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到中央党校去见正在那里学习的李葆华,征求调他去银行工作的意见。李葆华的回答只有八个字:"服从组织,没有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04,(10):3-3
“这是刘鸿儒”,李葆华一眼就认出了本期九月号的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5.
下雪了,这是2004年入冬以来北京的第一场雪。记者甩下一串浅浅的足迹,来到了三里河南沙沟的一幢普通住宅楼前。本刊2004年10月号的封面人物,李大钊的长子、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李葆华就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30年.足够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每当我们回眸这段历史,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相似文献   

7.
王新平  李丁 《新疆金融》2008,(11):I0007-I0009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亲历和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人,又显得既凝重而又鲜活,既短暂而又漫长。30年来,新疆金融业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伟大时代、进入蓬勃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在李葆华95岁生日之际,本刊记者曾去拜访了这位金融革命老人,并邀请他“登上”了那期杂志的封面,记者还清晰地记得记者在葆华老人家中与他谋面的情景,他那健朗的身体,稳健的举止,严谨的言辞,尤其是他那安祥平和的笑貌,都给记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05,(3):99-100
李葆华走了,他走的很突然。一个多月前,记者还来到他的家中,对他进行了一次回访。那时,他的身体显得很硬朗,思维也比第一次采访时清晰了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访竟成了永别。  相似文献   

10.
民国书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段时期,文化方面,受“西学东渐”影响渐深,并掀起“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1.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目前隶属于管理学院的复旦大学会计学系可谓,断裂后重生。该系自1926年设立,1952年因并入上海财政学院面中止,直到1992年又复办,这段历史值得现今财会精英深思良多。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与写作大意金观涛先生30多年前就开始用控制论里的超稳定结构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我认为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华民族自秦汉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漫长历史中的社会形态的极好概括。它抓住了这段历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05,(1):37-37
按照时间的顺序,金红英、蒙代尔、李向党、邓小平、刘鸿儒、李葆华、经叔平、陈小宪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2004年《中国金融家》杂志封面掠过眼前,突然之间让人产生了一种疑惑:他们之间是那么的不同,有最普通的基层储蓄员工,有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有国内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有老一辈的革命家,有叱咤风云的一行之长,也有已经逝去的一代伟人,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4.
1945年台湾光复,了却了中国人民半个世纪骨肉分离之苦,是中国抗日战略战争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但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抗日在收复台湾的斗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利用究竟起了何种程度的作用,仍然有一些不同见解。有些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为主力的盟国军队对日作战上,把中国人人在回顾的抗日斗争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对其在光复台湾以及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未能给予恰当评价。历史的事实是,中国人民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单纯的“受难”,只是消极等等待盟国的大军来报拯救。台湾在沦丧50年后的收复,是海峡两岸人民团结抗敌特别是台湾各族人民坚持长期不屈不挠反日斗争的结果,并得力于国共两党及国民政府、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在抗日、收复台湾问题上整合一致的认识和行动。重温这段历史,回顾和分析收复台湾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对于正确了解台湾光复的原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胡殿君 《深交所》2005,(12):65-67
11月28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公司股票从此实现了全流通。回顾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半年来的工作,苦辣酸甜别有风味。作为见证并塑造这段历史的一员,体会公司走向全流通走过的路,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感触。  相似文献   

16.
全国储蓄工作会议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副行长李飞、乔培新、李绍禹、耿道明、朱天顺出席了会议。李绍禹同志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讲了话。这次会议研究了当前储蓄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部署了一九八○年的储蓄工作。会议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做好四月一日开始提高储  相似文献   

17.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亲历和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人,又显得既凝重而又鲜活,既短暂而又厘长.30年来,新疆金融业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伟大时代、进入蓬勃发展的重大历史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召开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会议围绕银行如何抓经济,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问题,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安排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李葆华行长在会议开  相似文献   

19.
段伟平 《时代金融》2007,(10):30-31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尽管这段历史距离我们已有些日子,但是在那个岁月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勾起人们的思忆。而文革藏品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它们不仅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而且有欣赏和投资价值。于是,文革题材的收藏品便走进了百姓生活,走进了市场,出乎意料地成为一大收藏种类。特别是当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文革藏品也将在历史的沉淀中渐渐显现其价值,并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2月13日举行开学典礼。李葆华行长在讲话中勉励这批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在金融理论研究上作出贡献。陈岱荪教授和研究生代表也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这一批入学的研究生共有18名,是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和银行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1981年4月从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