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出现的城市问题进行的一种理论解读.它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屈从于一个更大系统,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资本主义体系包含着内在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些基本矛盾影响并决定着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连接、反映并调节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与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劳动力再生产等资本主义运作过程相联系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色彩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环境色彩形成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城市环境色彩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地域因素密不可分,并由此形成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色调。  相似文献   

3.
“信用”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内涵经历了从伦理信用到经济信用再到社会信用的演变。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信用建设需要在社会信用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聚焦城市管理的具体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管理信用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信用对城市社会系统作用机制的整体性认识。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管理信用建设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中西方视角对信用、社会信用、城市管理信用的内涵和演进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趋势和热点进行评述,以期为我国城市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动态视角和国际视野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一直是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同于以往哲学家们的市民社会理论,葛兰西将市民社会纳入到了上层建筑的领域,从文化的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重新界定.他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的构想,强调现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强调采取阵地战的策略争夺文化领导权,重视有机知识分子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奠基理论之一,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钱学森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的学说,对于构建建筑科学的完整体系,改进建筑教育,建立<城市学>新学科的重要作用.遵照钱学森指出的<城市学>的建立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原则,论述了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总结城市发展规律与动因、机制的初步成果.遵循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理论、产业革命的理论、沙产业理论、草产业理论,探索我国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和城市化道路的新概念.遵循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新理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厘清欧洲学派方法的局限性,并在引进西方当代先进技术的同时,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学习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物流视角研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与城市内部空间,在对相关的城市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交通地理学及物流管理学等领域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现代物流放松了原有城市空间理论"到最近处购买"的前提假设,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构成的传统销售渠道已被改变。作者认为应从基于现代物流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究、基于物流园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批发市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梳理了关于城市网络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尤其关注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研究.近期的文献采用中国丰富的数据,对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还对中国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局限,包括对微观机制的理论研究不够、对城市行政等级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对政策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社会中,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城市压力(如噪音、污染、拥挤等)和城市病态(如精神失常、犯罪、疾病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方许多社会学家、城市生态学家、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均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80年代以来,西方行为地理学借助城市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病态和压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微观研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特征,西方国家城市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能根本解决,但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所得出的某些结论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9.
蒋华雄  郑文升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11-116,124
作为关于智慧城市及其发展所构建的新的话语体系,智慧城市主义旨在理解、批判与反思当下智慧城市发展的理念、目标、主体、方法、受众及结果等内容.虽然近十年智慧城市主义的思潮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城市研究对智慧城市主义的基本内涵、发展特征、发展困境及转型诉求都鲜有探讨.为此,综述介绍西方学界对智慧城市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发现:1)当前以技术为导向、政府—企业型治理结构主导了智慧城市的发展,且产生了诸如城市治理公司化、技术官僚治理方法、社会控制及对社会民居参与及需求的漠视等问题;2)转型智慧城市强调应该将"城市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纳入到智慧城市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倡导应用导向的智慧城市治理结构,促进智能技术设计、开发、实施与应用的社会构建过程,以及重视场景要素对治理结构、技术功能及解决方案的决定影响.基于此,提出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反思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提出应从四个重要层面进行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即区域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文化。对这四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动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结构分化所导致的城市物质空间重构,以及西方城市文化对传统中国城乡模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中国的社会变迁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国初期的较为均等的城市空间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空间分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变迁。分析了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基于结构和个体层面的双重空间社会排斥,并指出这两方面的排斥力造成了目前城市空间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是关于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中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存在一些共性及差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城市发展加速时期,大量的城市建设需求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设计思路为指导.通过对中西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为我国城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与城市社会生活——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岚 《城市问题》2007,(12):99-101
分析了20世纪末城市园林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关系,探讨了传统园林、城市新园林在城市社会中的作用和表现,提出城市园林在社会关系建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并结合南京城市发展趋势,揭示了城市园林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城市社会空间的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社会空间发展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对当前社会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重构途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社会转型基本涵义的基础之上,以广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指出:贫富分化、流动人口、就业压力、社会责任感下降、城乡文化整合等,是转型时期城市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维持城市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类发展及社会进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广泛的涵义,其中,某些社会发展目标是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会影响某些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反过来,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活质量、地域平等与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多样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目标,对于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祥 《城市问题》2005,(3):58-60
当代经济学研究注重交易费用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设计中所起的作用.而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开发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应当注重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介绍交易费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美国城市规划管理实践,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交易费用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我国目前的规划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提出适应经济发展,尽量降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各种交易费用,以提高社会的总效用.  相似文献   

18.
政府"赋予能力"与旧城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西方国家住房政策的演变脉络,简述了政府"赋予能力"思想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基于我国旧城改造中的问题、旧城区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目标,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国家提供与市场提供两种方式都不能理想地实现旧城改造的目的,而实施政府"赋予能力"政策应是旧城改造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运用Mann-Kendall方法对改革开发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寻找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变年份,并通过计算综合得分确定了各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等级;依据势能模型,采用ArcGIS的栅格法判明各栅格归属的中心城市,并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各等级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地域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半岛城市等级提升与影响增强,城市经济影响区差异显著,进而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及自然与区位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山东省城市经济影响区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市空间重构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快速转型期中所出现的普遍现象,它既表现为自发的空间重组,更表现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而采取的种种主动策略.在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构成一对内在关系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此命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重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