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冷嘉铭 《科技和产业》2023,23(14):59-65
针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面对的现实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保护传承赋能。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的建设等多种方式,让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数字平台是运用现代的多媒体、 数字化技术使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利用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TPI6.0管理系统建设该数字平台,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及加工转换,对展示和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将会起到重要重要.  相似文献   

3.
“抢救”和“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首要内容.数字化保护是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本文以辽宁鼓乐为例,探讨其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模式,以期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徐曼  郭雅静 《理论观察》2013,(7):105-106
齐齐哈尔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类型和独特的文化品格特质。但是局限于较为封闭的社会地理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技术支持,地方文化综合能力薄弱,很多特色文化形式也鲜为人知。齐齐哈尔市现有的文化保护思路,更倾向于对濒危文化形式的采集,从而进行无纸化数字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是生存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本文着重分析现有的传媒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西藏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当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识。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在最近十年出现了整体的转型倾向,那就是基于信息化发展的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出现不仅仅给出版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而且在社会的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数字出版与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着力,力求探索出一条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6.
杨敏  王勇 《改革与战略》2008,24(7):129-131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多样性的体育教育传承的新思路研究,以此较好地完成既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温强 《老区建设》2020,(4):57-62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其资源种类、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格局的变化,非遗传承现况不容乐观。通过从江西非遗生存困境着手,提出与探讨适合江西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寻找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海东地区的海东镇为例,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海东镇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远意义及措施.充分说明了保护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就是守护着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扩展和研究区域的扩大,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已成为认识文化、追溯历史,认识文化遗产时空分布规律,建立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全新的科技之窗.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维吾尔族民间组织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唤起民众文化自觉等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是保障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标题上方的图标鲜为人知,却有着较强的视觉;中击力,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国美学气派,这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识。 相关部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解释,让这个抽象图标有了鲜活的内容: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宇,”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宇,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然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却主要以人类的口头或动作作为传承方式。这一特殊的存在和传承方式,使这些文化遗产变得异常珍贵的同时,又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可以说,是传承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还存在总体保护意识薄弱、财力支持不到位、相关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由此,文章从国家助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合理运用多元传承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传承和保护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其品牌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宣传与推广文化遗产,是展示和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本文以个案分析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完善整体规划与设计、提高宣传与推广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品牌建设战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韩姝  黄永慧  邓光燕 《理论观察》2023,(12):118-121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非遗传承从田间地头迁徙到互联网,内容与技术适配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承载巴渝文化风貌的重庆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助网络内容分析法发现,重庆非遗数字化传播系统的“传播主体”“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递与互动”四个要素面临发展困局,为促进非遗的创新传播、创造性发展还需“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本研究根据重庆非遗传播情况所总结的发展路径或可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优化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昱 《理论观察》2007,(4):204-2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弥卟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概念与范畴,形态与特征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是通过翻译的途径引进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反复修正并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世界发布的文件中,在不同时期曾经使用过“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术语。…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实地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宣传力度、传承形式、发展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尝试通过寻求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丰富传承形式、活态保护、特色文化产品打造等途径,增加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多元困境的现实背景,应从政府、高校、学术研究、信息数字化、社区居民、经济秩序、法律规范、项目规则、人力资源、省地市级博物馆10个方面来构建保护与传承策略,降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生存风险,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